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 尚杰 邹晓菁 陈雪
稻浪翻滚、棉桃饱满、瓜果飘香……金秋九月的新疆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瑰丽画卷,在天山南北徐徐展开。
交易量68647吨、成交额46586万元、服务次数35333次……不停跳动刷新的数据,实时显示着各类农产品交易数据和运行状态。9月16日,记者在新疆果业集团农产品交易中心的监控大屏上,看到这一鼓舞人心的画面。
“我们以订单方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在电子平台上交易,价格透明,现款结账,冷链运输,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新疆汇果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新齐说。
水果好吃运输难。针对农户“痛点”,新疆各地加快农产品销售“两张网”建设,通过“线上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线下产地交易集配中心”一体化运营模式,将葡萄、苹果、香梨、红枣、新梅等新疆特产远销国内外。
解决了“销售难”问题,农户种植水果的“甜蜜”收益快速攀升。在喀什地区伽师县,“水果新贵”新梅迎来了大丰收。和夏阿瓦提镇的果农阿布来孜·喀依木从没想过,自家的17亩果园,能卖出85万元的好价钱。
“今年天气帮忙,我管得也到位,果子结的多,也饱满,亩产达到3吨多,来了好几拨收购的,最后卖出了高价钱。”这位70岁的果农乐得合不拢嘴。
如今,伽师县新梅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已有36万亩开始挂果,建成全国最大的新梅产销基地。县委副书记王东纪介绍,去年,仅新梅一项就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650元,今年有望突破1万元。
行走在新疆的乡间地头,目光所及皆是生机与活力。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阿克苏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累计造林8885万株、518.4万亩,创造了“绿进沙退”“绿美人富”的荒漠绿化奇迹。
生态的改变,让阿克苏乡村游火了起来。在温宿县克孜勒镇乌克铁热克村,村里建起了农家乐、民宿和美食产业一条街等,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村”。
9月17日天刚亮,00后小伙艾力·玉山就开始在自家的农家乐烧烤店里忙活起来。“我从小就生活在乌克铁热克村,去年大学毕业后,看村里发展越来越好,就决定回来参与家乡建设。”他说,“我们店今年3月开始营业,生意一直很红火,一个月收入最多时有5万元。”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新疆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通过发展产业、对接市场、科技扶持等方式,凝聚起乡村全面振兴的最强合力。
在地处天山北麓的昌吉州,巴里坤县春小麦新品种“粮春1758”高产示范田传来亩产841.6公斤的好消息,刷新了今年全国优质春小麦单产纪录。创造这一好成绩的育种专家,来自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九圣禾种业的育种专家奔走在试验田与实验室之间,几十亩试验田内培育着数千个品种的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我们与国内100多家科研单位、种业企业以及8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现有超过100个自育品种和联合审定品种。”九圣禾种业有关负责人舍亚辉介绍,“除了春小麦,我们的种子产品还曾连续打破新疆冬小麦的高产纪录。”
向科技要高产,智慧农业正在为新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赋能。在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巴州尉犁县,超级棉田项目里已经结出团团雪白的棉花,一架无人机正飞在棉田上空,为棉花喷洒“脱叶剂”,以保障金秋的棉花采摘质量。
两年前,两个90后“新农人”艾海鹏和凌磊带着4架农业无人机、300多套智能设备来到了尉犁县,他们要挑战两个人管理3000亩棉花试验田。
“我们使用了自动灌溉设备、农业物联网系统、农业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管理棉田,实现了自动化耕种、遥感巡田和智能水肥管理。”艾海鹏说。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完成了两个人管理3000亩棉田的挑战,去年亩均单产超过400公斤。”艾海鹏算了一笔账,“相较于周边的传统棉田,超级棉田在人力、水、肥、农药四个环节上,每亩节省成本约420元。”
科技含量越来越足,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新疆通过组建小麦、玉米、棉花等1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联结科技创新团队、农技推广服务力量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科学引导农民高效生产,让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惠及各族群众。
有了“智慧”的翅膀,新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潜力不断被释放。2022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509.27亿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50元,同比增长6.3%。新时代新征程,新疆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乡村故事也越来越精彩。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20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