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2-31 03:5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作者:韩震(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发展的奇迹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文化原因和制度支撑的。实践证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有了这一制度,我们才能在前行的道路上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从而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其重要实现路径。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应有之义

  理想信念是一种价值体系,需要以持续有效的教育体系加以保障。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持续深化的过程。根据唯物史观,价值体系必定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时代变化了,理想信念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理想信念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因而,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常态化。无论对于个人、政党、民族还是国家,理想信念教育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要通过制度化加以保障。当然,理想信念教育的制度化,也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为基础。从常态化中积累理想信念教育的成熟经验和机制,加以总结和提炼,从而固定成制度。只有在常态化中才能发现新的好的方式和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的制度。可见,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与制度化相辅相成。

  理想信念决定着文化及其发展机制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只有建立持续有效的教育体系,才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文化的灵魂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动摇了,人的立场就站不稳,行为就可能走偏。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化发展各领域各方面,有助于我们在前行道路上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更好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理想信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只有建立持续有效的教育体系,才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有了理想信念,才能有高远的文化追求。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做到常态化实施、制度化展开。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有利于开辟升华理想信念的途径,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追求,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力。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路径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就需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发展进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必须做到旗帜鲜明,既讲“立”,也讲“破”。“立”的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破”的是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和观念,让人们在常态化、制度化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分清是非、站稳立场。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引导人们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增强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唱响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引导人们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着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辨明是非、善恶、公私、义利,增强道德责任感,提升道德判断力。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立足在服务群众中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注重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的适宜性、精准性,提高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上,大力加强对青少年历史文化的教育,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美德,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途径。理想信念只有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实现其价值。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不仅体现了理想信念教育所注重的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而且最能吸引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广泛参与,在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是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载体。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关键是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有效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让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行动载体。要扩大志愿服务站点的覆盖面,以城乡社区、公共场所、窗口单位为重点,推动志愿服务进医院、进车站、进商场、进景区,推进社区、高校志愿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实现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志愿服务阵地全覆盖。让志愿服务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面和实效性。

  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安排,有助于形成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的长效机制,确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增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自觉性,使一切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

  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及党的性质宗旨密切相连,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反映着历史的必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在深化研究和抓好具体工作中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共识,内化为人们的制度自信和不懈奋斗的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31日 11版)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