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灰与彩的协奏——北京传统建筑的色彩美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灰与彩的协奏——北京传统建筑的色彩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12-12 04:1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彪(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 

  灰色是当下绘画和设计界最具热度的色系,莫兰迪的“高级灰”一度成为时尚界最推崇的色调之一。北京的传统建筑——四合院,几百年前便成功地演绎出灰色的高级质感,古雅端庄,平和内敛,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魅力不减。

  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建筑面貌反映了浓厚的京韵风味,它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色彩是建筑物的生命,是建筑物的视觉艺术语言,老四合院那沉静的灰色调蕴藏着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北京的历史建筑功能不同,其建筑色彩就有显著差异,如故宫建筑、颐和园建筑和民居四合院建筑等色彩变化就有很大不同。故宫整体基调以黄、红色为主,颐和园以绿、灰、棕色为主,四合院以青灰色为主。传统建筑与色彩美学之间的联系,是长久积淀下来的色彩文化意识在建筑形态的直接体现,是人们的色彩文化意识自发形成的人文景观的象征。

  丰富的灰

  色彩是文化信息的传递媒介,它含有人们附加其上的文化内涵。灰色调是四合院民居建筑的标志色彩,它承载了北京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北京地域、环境、民俗文化的映照,蕴藏了极高的史学价值。

  色彩的世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就色彩的系别而言,可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类。灰色属于无彩色系。灰不是明亮、乐观的颜色,它是一种无色无感的色调,灰色本身带有一种弹性,比黑色更为含蓄、内敛,比白色更显优雅、深沉,它是介于白黑之间的一种中立色彩,通过这种色彩属性表现了温和、谦让、平凡、高雅的意蕴,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正是表达了这种情怀。

灰与彩的协奏——北京传统建筑的色彩美

俯瞰北京白塔寺区域 赵雅丹摄/光明图片

  灰色系是十分丰富的,青灰、烟灰、棕灰、浅灰、深灰等,在老四合院建筑中,屋檐、院墙、地面,青砖、灰瓦、照壁,编织成一片灰色的波浪,在这片灰色的浪中我们可以发现渐变的多元的灰,雅致协调。灰色颇为适应北京多风干燥的气候,易于打理,用民间的话说“耐脏”。江南民居是大面积的白,小面积的灰,而北京的四合院则是宏观的灰,微观的白,这和地域的气候条件直接相关。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形式,“庭院深深深几许”,私密性较强,不同于西方“草坪上的建筑”。四合院在功能方面,特有的砖石结构(保暖除湿,御寒抵热,地震平衡效果明显),比起当代的住宅更环保节能;色彩艺术方面,四合院不是与自然色彩争艳丽,而是与自然色彩求融合。为打破灰度色彩的视觉疲劳,利用门(特别是垂花门)、窗、柱子,以及院内绿化植物等点缀色彩进行调和。从整体分析,四合院色彩是低彩度色,如青灰色石墙、屋顶,是接近地表的用色;四合院的门、窗、柱体的颜色以红、绿、黑色调为主,是中彩度色;院中建筑装饰,如垂花门上的装饰色,四季应景的花卉植物都属高彩度色,不同彩度间的绝妙平衡形成了四合院的独特色彩景观。

  四合院色彩美学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师的青睐。通过回顾传统设计文化,发掘传统建筑色彩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美学关系,今天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灰与彩的协奏——北京传统建筑的色彩美

北京四合院 资料图片

  20世纪70年代末,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提出了胡同、四合院保护的“有机更新”方针。在老四合院色彩改造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此种方法,运用有机更新的理念。不是随意变更老建筑原有的色彩体系,而是在原有色调限定因素内的有机更新,色彩关系要处理得融洽、和谐、统一。先局部服从于整体,再深入细化局部,把握传统色彩文脉,将建筑的传统主色即灰色调贯穿其中,局部构件的色彩在原有色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沿着色彩文脉进行改造与有机更新,色彩的运用要从“这是一块好色”变为“这是一块合适的好色”。

  和谐的彩

  故宫色彩基调以黄、红为主,在京城碧蓝的天空映照下绽放出奇妙的色彩,整座建筑群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在五色中,黄色和赤色明度和亮度较显著,色彩效果强烈。而且,黄色在五色中属至高无上的颜色,代表神圣、辉煌、壮丽,给人以敬畏、崇高的心理感受;红色自古属喜庆之色,给人以热情、兴奋的心理感受。黄、红暖色调与屋顶下冷色为主的和玺彩画,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汉白玉石基座,视觉感染力极强。

灰与彩的协奏——北京传统建筑的色彩美

北京故宫 何世平摄/光明图片

  俯瞰整个北京城,故宫犹如黄色的玛瑙一样璀璨,在周围青灰色屋顶衬托下更加辉煌壮丽。明黄色琉璃瓦描绘了金碧辉煌的屋顶色彩,其中不乏黄色琉璃瓦中增加绿色剪边,特别是文渊阁特意采用了黑琉璃瓦和绿色剪边,还有紫色琉璃瓦和花琉璃瓦镶嵌其中。从色谱图谱的关系上来看:故宫屋顶和墙身(红、黄色)是主调色谱;和玺彩画等彩画形式构成的是点缀色谱,组合图谱便是白色基座及自然环境。总体来看,故宫色调多运用对比色、互补色,并运用黑、白、灰渐变进行调和,整体上色彩对比强烈又不失和谐,建筑色彩在美学上达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完美结合。

  建筑色彩和谐统一并非只是一般意义上局部色彩韵律感的统一,还要与自然、社会环境色彩相统一。四合院统一厚重的灰色系烘托了故宫恢宏壮丽的气魄,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色彩美学的自我丰富发展。如果把故宫比作是一幅精致的工笔画,四合院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水墨写意画。

  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色彩处理也像故宫一样,既有整体的经营,又有细部的推敲。整体上看,颐和园这一景区环境的建筑色彩设计,是宫殿建筑与自然环境色彩的进一步融合,多点缀花木湖石,典雅大气徜徉在山水间。从三大景区看,第一景区宫廷区因政治功能多宫殿建筑,在自然环境色彩衬托下,宫殿建筑色调壮丽但不强烈鲜明,更显园林色彩的幽静内敛;第二景区前山、前湖区中佛香阁建筑群属于宫殿建筑群,琉璃屋顶闪耀,金碧辉煌,油漆彩画美妙绝伦,园内彩画更是游览园林风光之余的视觉享受;第三景区后山后湖区模仿苏州街市,既清幽恬适又热闹非凡。高彩度装饰点缀在灰色的街市,丰富了整座园林的色彩。整座园林以自然色彩为基调,充分运用大自然“活着的色彩”,依靠自然的色彩变化和宫殿建筑群营造地区自然景观。

  如今,东方建筑色彩文化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和探索。北京历史建筑的色彩美学特征,在整个灰色调环境下的色彩升华,环境与建筑色彩的和谐布置等,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在北京历史建筑的色彩画卷中,四合院就是一片青灰色的海洋,故宫是海洋中金灿灿的帆船,颐和园就是灰色大海中的一座绿色岛屿。对历史建筑色彩的研究不是描摹化古妆,而是扫去历史的尘埃,结合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应规划具有独特民族地域美学特色的建筑色彩新形象。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2日 15版)

[ 责编:孔繁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