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归藏》《周易》:老子自然哲学之母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归藏》《周易》:老子自然哲学之母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5-18 04: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赵辉(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从《尚书》《国语》的记载看,商周春秋时期崇尚自然的观念已经形成。这首先表现在天地、阴阳化生事物的思想,在西周春秋时就已经比较流行。如《国语·周语上》曾载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地震。伯阳父曰:“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将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产生归结于天地之气,也即阴阳二气失去平衡。其次是西周及春秋早期就有了自然不可违背思想的萌芽。如《国语·周语下》载周太子晋说:“唯不帅天地之度,不顺四时之序……不仪生物之则,以殄灭无胤……”说治理国家不顺任自然法则,就会国灭身亡。《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通过“节候政治”表现出来的因任自然的观念,也当是由上古流传下来。但是,西周春秋这些自然哲学思想因何而产生,却又成了一个问题。

《归藏》《周易》:老子自然哲学之母

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周易注疏》 资料图片

  但若将西周春秋的这些自然哲学观念,与殷周易筮的《归藏》《周易》联系起来考察中国自然哲学思想的渊源,我们可以发现,西周春秋的这些自然哲学观念,和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也与《归藏》《周易》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它们较为直接的共同母体是《归藏》《周易》。

  《周礼·太卜》说古有三易,夏之《连山》、殷之《归藏》、周之《周易》。但唐代以来就有不少学者认为传本《归藏》为晋以来人伪作。而上世纪以来殷商甲骨易筮刻辞和王家台秦简《归藏》、清华简《筮法》的出土,却证明了《归藏》在殷商和周代、汉代确实存在。这些出土文献,不仅可证明殷商《归藏》确实存在和传本《归藏》并非伪作,而且可以确定它和《周易》为同易筮体系,《周易》的筮占原理和方法,当由《归藏》发展而来。此外,《国语·晋语四》曾载晋重耳以《归藏》《周易》筮占自己回国是否吉利。《归藏》不同于《周易》以乾为首卦,而是以坤卦为首。《礼记·礼运》载孔子说:“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可见,西周春秋时《归藏》《周易》同时流传。《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曾为“周守藏室之史”。当时的史既掌管图书典籍,又参与祭祀、卜筮。故可以肯定,老子应对《归藏》《周易》都很熟悉。故《归藏》《周易》不仅对西周春秋的自然哲学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老子自然哲学观的形成应有直接的作用。如老子的“贵柔”思想,可能直接来自《归藏》的首坤。和《周易》首乾不同,《归藏》赋予坤以突出地位。因为坤为地,为阴、为柔;不仅广阔无疆,而且能“资生万物”,厚载万物,柔中含刚,故“柔而动也刚”。

  

  道,是老子的最高哲学范畴和核心。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体,为万物之母。老子的这一思想,最早可溯源到原始社会,但直接源头却在易理。

  中国经历过漫长的采集和原始农业时代,自然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深广,在整个民族心理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由此而形成了原始的自然崇拜。这种原始自然崇拜与人们趋福避祸的需求及人们对自然与人关系经验结合,便凝成《归藏》《周易》的筮占原理。

  在易筮体系中,不管是《归藏》首坤,还是《周易》首乾,易都以坤、乾或乾、坤也即天地为首。因乾卦为三个阳爻,坤卦全为三个阴爻,八卦中其他的六卦震、巽、坎、离、艮、兑也都由表示天地、阴阳的“—”“--”符号构成,而且分别表示雷、风、水、火、山、泽,也就具有了天地、阴阳化生出雷、风、水、火、山、泽的内涵。故在易传中,乾谓之为“乾元”;坤亦谓之为“坤元”。“元”具有元始之义。乾元、坤元亦即有万物之始,天与地、阴与阳交合而化生万物的立意。故《彖辞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系辞下》亦谓:“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八卦之外的56卦以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不同组合而生物,也表现了这一思想。

  应该说,老子的“道”,超越了人感官的把握,无形、无色、无声,但却“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是整个世界的本体,是完全形而上的存在;较《归藏》《周易》的自然,已经脱胎换骨。但是,细细考释老子的“道”论,又确实带有《归藏》《周易》的许多印痕。

  首先,老子的“道”有着众多《归藏》《周易》的天地、阴阳的元素。《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可见,老子不仅接受阴阴的概念,而且也具有《归藏》《周易》阴阳相交相感而化生万物的观念。这里所谓的“二”当即是《归藏》《周易》的阴阳。虽然在老子看来,阴阳并非世界的本体,它们也由“道”化生而不能自生,但阴阳却为“道”的表达形态,即“道”必须通过阴阳才能化生万物。这显然汲取了《归藏》《周易》阴阳相合而生物的观念。

  其次,老子的“道”也具有《归藏》《周易》天地的含义。《老子》确实将道与天、地分为不同的层级,“道”为最高层级,天次之,地再次之。但是,《老子》不仅常常说到“天地”,而且这“天地”也有些有“道”的内涵。他认为除“道”之外,天地在世界中是最重要的,故他常说到“天道”,如第47章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老子》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老子的“道”亦是如此。“道”虽然化育万物,“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但它却“爱养万物不为主”,从不会偏爱彼、此,而是让万物自化。所以这个“不仁”的天地,实际上也具有“道”的品质。可见,老子的“道”与易的“天地”概念有着某些相融性。

  故可以说,老子的“道”虽不是《归藏》《周易》的天地、阴阳,但老子将天地与“道”的内涵相融时,已经有将天地抽象化,演化为世界本体之“道”的意味;没有《归藏》《周易》天地、阴阳的观念,便不会有老子“道”的产生。

  

  老子哲学的另一核心,是他的“自然”思想。《老子》第25章说:“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一是说“道”以自然法则为法则。二是说自然不可违背。老子这一思想,也当直接源于《归藏》《周易》效法天地的思想。

  《归藏》《周易》八卦所对应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都是自然事物。64卦的每一卦由八卦的两个单卦结成,都表示着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的不同组合。阴阳二爻在64卦不同卦的六爻位序的变动,实际上表示着天地交合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及物质对人类行事吉凶的作用。

  自然界在不同时间会产生不同的现象以及物质的变化。《归藏》《周易》充分考虑到了时间在筮占中决定吉凶的作用。《系辞》说易筮时要“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即是说筮占时将49根蓍草随机分为两份,一表示天,一表示地。再从其中任何一份中抽出1根,以表示人或太极。“揲之以四”是将两份蓍草分别除以4,这“四”即代表四季。而“再扐而后挂”,则是因为“五岁再闰”,每五年有两个闰月。而《归藏》的筮占,还配以干支五行。如宋朱元升《三易备遗·归藏五行图》,以乾、兑配金;乾金又配甲子、壬辰、庚辰;兑金又配干支乙丑、癸酉、辛巳。离配火,离火又配干支丙寅、甲戌、丁卯、乙亥。不一尽述。清华简《筮法·天干与卦》谈天干与卦的对应;《地支与卦》则专谈地支与卦的相配。《筮法》的卦位图不仅标有方位和四时,而且配有五行及颜色。可以看出《筮法》与传本《归藏》都存在着配以干支五行进行筮占的原理。中国古代,干以表日,支以表月。《归藏》筮占配以干支,正表现出自然时间对筮占影响的观念。《尚书·洪范》是殷遗民箕子告诉周武王治国的根本大法,第一条即为五行:水、火、木、金、土;第四条即为“五纪”:岁时、日月、星辰、历数;第八条为“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既可与《归藏》的自然思想相互佐证,也可看出《归藏》对殷商政治观念的深刻影响。

  易的原始功能和甲骨卜辞一样,都是用来预测人事吉凶,而这吉凶,都由卦表示的自然物象所决定。于易而言,这吉凶都受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四时配以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这些自然界物象的不同组合而支配。故《系辞》说,易是圣人效“天地变化”而“象之”,“以定天下之吉凶”。人们要去凶求吉,必顺任筮占。而不违筮占,即表示着《系辞》所说要“崇效天,卑法地”,即顺任天地自然。老子的“道”本由易所谓的天地自然抽象而来;他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事实上不过是人“崇效天,卑法地”的不同书写。故他“自然无为”与《归藏》《周易》筮占的效天法地有着直接关联,也就顺理成章。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18日 1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