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欲增福寿惟善行,要好儿孙须读书——朱贵家训的当代价值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欲增福寿惟善行,要好儿孙须读书——朱贵家训的当代价值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4-20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赵逵夫、赵祥延(分别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

  兰州碑林中有一通内容为“欲增福寿惟善行,要好儿孙须读书”,落款为“黼堂”的石碑,在碑林里并不很显眼,来访者往往一眼而过,但实际上这是民族英雄朱贵的家训。

欲增福寿惟善行,要好儿孙须读书——朱贵家训的当代价值

朱将军家训刻石 资料图片

  朱贵(1779—1842),字黼堂,又字君山,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著名民族英雄。他出身行伍世家,祖籍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曾祖顺治年间随军流寓河州;祖父朱仲阵亡、父朱显光负伤退役。父亲以朱氏两代一死一伤、未建报国功勋为憾事。朱贵十七岁入伍从军,历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晋宁协副将。朱贵将军以勇武著称,带兵有方、军纪严明,所部甘肃(当时包括今青海、宁夏在内)士兵皆乐为所用。

  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月,英军再度侵占定海。八月,浙江金华协副将重祥阵亡,朱贵由晋宁协副将调补。二十二年二月四日晨,英军进攻浙江慈溪大宝山,朱将军率甘军五百人奋战于第一线,援兵不至,腹背受敌。将军右臂被炮火击断,仍用左臂继续指挥,所部将士无不以一当百、奋勇歼敌。将军奋战直至喉部中弹,殒命沙场;三子昭南继续指挥,壮烈牺牲;季子共南继之。所部436人壮烈捐躯。诗人贝青乔在战斗结束后来到战场,作《过大宝山诗》描写了朱将军血战后战场的惨状:“时有呻吟声,出自丛骸里。毙马尤骇人,如猬攒百矢。僵卧沙砾中,瞪目犹怒视。”

欲增福寿惟善行,要好儿孙须读书——朱贵家训的当代价值

《清史稿·朱贵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资料图片

  夏燮在《中西记事》中记载英军“载其尸累日不尽,痛哭惊悸,相谓曰:自内犯以来,未有受创若此之重者”;英侵略军军官汉宾这样评价朱将军所带领的甘军:“这些是中国陆军的精华,包括五百名卫戍京师的军队,是特别好的兵”“甘肃军队是强壮而筋骨发达的一种人,惯于在边陲作战,中国人誉之为不可征服”(《英军在华作战记》,见炎明主编《浙江鸦片战争史料》下册,宁波出版社1997年版,第67页)。

  在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出版的《鸦片战争史》中说:“大宝山之战,为定海、镇海失陷以来中英交战中最悲壮的一幕,守军将士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也给来犯之敌以沉重打击:7名英军军官受伤,不少士兵丧命。如果谢天贵、刘天保不是见危不救、临阵逃脱,而是与朱贵同心抗敌,配合作战,肯定会使敌人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萧致治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74—475页)在外敌入侵、国家危亡之时挺身而出的民族英雄,其功勋载入史册,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朱贵将军留下的家训,“欲增福寿惟善行,要好儿孙须读书”,短短十四个字,言简意赅,指出了教育子孙最关键的三个问题:做人、读书、家教。朱将军是用互文见义的手法指出:想要福寿安康、子孙成才,必须坚持“善行”,必须读书知礼,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辈辈如此,言传身教。这一方面是继承传统“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要自己幸福,心情愉快而长寿,就要爱他人,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要尊重他人,处事明智,办事能力强,讲信用。另一方面,这体现出一种社会观念:只有人人互敬互爱,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人们才会幸福,才能减少意外的灾殃。

  朱将军家训强调读书,通过读书开阔胸襟,提升和增强每一个体的思想情怀与能力。事实上历代的家训大部分都强调读书以提高自身修养与能力这一点。而这在朱氏家族中表现更为明显:将军的六世孙朱光明老先生自1964年甘肃师范大学(今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深明大义,在1986年把家中所藏清道光十五年(1835)册封朱贵将军祖父的圣旨捐赠给临夏州档案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永久保存。另一六世孙朱光荣先生是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省漫画学会会长。另一六世孙朱晓黎先生是气象学博士。在朱光明老先生的言传身教下,他的两个儿子都获得了博士学位,取得了应有的成就。这个家族可谓人才辈出,是朱氏后代遵循祖先家训的明证。

  朱氏家族世代忠勇、报效国家,朱将军的这两句家训是对自己家族传统的高度概括。林则徐曾以“忠规孝矩”四字评价朱将军父子,认为朱贵誓死抵抗侵略,是忠于国家的表率;朱昭南继承父志,是孝的榜样。实际上,不仅朱昭南能够继承父志、为国效力,据《清宣宗实录》载朱将军和三子朱昭南殉国时,将军的长子朱廷瑞、次子朱南、季子朱共南“均在军营效力”,当时朱共南刚满15岁;朱昭南儿子朱才四岁。朱共南于1853年在江南阵亡,年仅26岁。朱在20岁时也已入伍立功,为甘州副将。据朱将军四世孙朱世忠(1879—1953)介绍,自朱贵将军曾祖父朱志成起七世十八位男儿全部从军任职,九人阵亡、一人负伤退役。朱贵将军是这个家族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在强敌入侵之时,他带领四个儿子全部上阵,集中体现了他将个人及家庭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可贵精神。

  2019年是朱贵将军诞辰240周年,首先,我们应当缅怀历史,重温朱贵将军英勇抵抗侵略的感人事迹和他的家训,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朱将军父子在英军入侵时英勇抗击侵略者,为保家卫国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其次,我们缅怀朱贵将军的事迹,学习其家训的精神,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朱贵将军所部西北各民族同胞与四川阿木穰、喀克哩领导的藏军一起并肩作战。藏族同胞壮烈牺牲后,尸骨与其他阵亡将士一起被安葬于大宝山,而辫子被战友们剪下来带回家乡安葬,这座“辫子坟”位于四川汶川县三江乡。

  再次,学习朱贵将军的英勇事迹及其家训所蕴含的精神,有利于提升民众文化修养、促进优秀家风建设。朱将军家训中强调读书自强,不仅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增长才干有借鉴意义,对做父母者如何引导、教育子女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只有读书才能开阔视野,丰富人生,使一个人从个人的得失、从眼前的利益中走出,看得更远。辈辈如此,自然子孙昌盛,门第辉煌。今天,也只有这样才能整体上提高民族素质,才能培养出无数在各方面都很杰出的人才。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0日 1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