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解读报告亮点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既有促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也有多项惠民生的实事、大事。”3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之所以受到各界好评,是因为这是一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报告。
黄守宏指出,所谓“上接天线”,就是报告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所谓“下接地气”,是指这是一份集众智、汇众力的报告,反映了社会各方的期待,也凝聚了各方共识。
把握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逻辑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形势如何,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如何确定,中国政府将采取哪些重大政策措施,不仅中国老百姓关心,国际社会也广泛关注。
继续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要靠什么?
“报告给予了明确回应,就是要靠改革开放。”黄守宏说,改革开放是过去40年推动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制胜法宝,今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同样也不例外。我们不会走铺摊子、粗放增长的老路,不会实施“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政策,不会采取为维持短期增长而损害长期发展的做法。我们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90多次,今年的报告中出现了105次,是历年之最。
“无论是改革开放也好、市场化也好、市场活力也好、市场主体也好,在文字篇幅有限的情况下,用较多的篇幅、较高的频率出现这些词,不仅表明一种决心、一种宣示,也表明我们政策的取向、工作的导向,就是要以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来破解发展的难题。”黄守宏说。
把握住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大举措
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于市场主体、在于微观主体,这依赖于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中国营商环境取得了很大的改善,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位列第46位,比上一年上升了32个位次,比2013年上升了50个位次。
“为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大举措,这些举措概括起来即简政、减税、降费、融资四方面。”黄守宏说。
黄守宏介绍,在简政上,报告提出要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提出在全国推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使全流程审批时间大幅缩短等举措,回应了企业期待。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此外,在降费上,报告提出了“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等举措。在融资上,则提出了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等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个方面大的举措,直击当前市场主体的痛点和难点,抓住了当前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要害。”黄守宏说。
把握好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新部署
近年来,中国创新跑出了加速度,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动能快速成长。
“所谓新动能,既包括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也包括传统产业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所发生的脱胎换骨变化。”黄守宏说,最近几年,新动能快速成长,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黄守宏看来,中国的新产业和新业态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得益于中国政府实施的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
报告指出,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
黄守宏指出,此外,还要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发展新动能,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中国创新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发展的支持,特别要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黄守宏说,为此,报告提出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提出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等具体举措。相信这些政策举措将对科技创新和相关领域改革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偏紧的情况下,很多人担心,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政策会缩水、力度会减弱,特别是基本民生保障会受到影响。
“报告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回答了这些问题,回应了各方面的关切。应该说,今年保障民生的政策更加有力,保障基本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该办的民生实事一件也没有少。”黄守宏强调。
“报告第一次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把就业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推动,意义重大。”黄守宏分析指出,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这种就业优先政策,能够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提升劳动者素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守宏介绍,在社会保障方面,报告提出“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加强困境儿童保障”“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生活服务设施”。
“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既是民生措施,也是发展措施,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黄守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