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杨松:党的宣传教育战线的优秀战士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杨松:党的宣传教育战线的优秀战士

2019-02-03 03:28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武汉2月2日电(记者吴植)在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湖北省大悟县四姑镇同心村,一栋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三重连廊天井式砖木建筑常年迎来全国各地的来访者。那里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理论家、宣传家和革命活动家杨松的故居。在不远处杨松革命事迹陈列室门外广场的一块大石上,雕刻着毛泽东称赞他的话语: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得他,学习他。

杨松:党的宣传教育战线的优秀战士

杨松像 新华社发

  杨松,原名吴绍镒,1907年11月生于湖北省大悟县。1921年考入陈潭秋、董必武等人创建的武汉中学。192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2月受团中央派遣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兼任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教员和俄文翻译。1928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1931年1月被选为团中央委员,随后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任太平洋职工会中国部主任。1933年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指派,负责处理满洲问题,参与东北地区党的领导工作。

  1934年,中共吉东局遭到日军的破坏,杨松按党组织要求,化名吴平,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回国到东北,成立了中共吉东特委,任特委书记。同年底,兼任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政治委员。

  1935年7-8月,杨松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到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其间,他参加了《八一宣言》的起草工作,并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党在东北的抗日工作,提出组建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的建议。在杨松等人的推动下,从1936年2月开始,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先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1938年2月底,杨松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并在中央马列学院任教。同年9-11月,他作为东北地方领导干部和抗日联军代表出席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并担任会议秘书,参与文件的起草。

  1941年3月,中央决定创办党的历史上第一张大型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杨松被任命为第一任总编辑。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奋斗精神,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与报社同志一起克服种种困难,为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呕心沥血、埋头苦干,使《解放日报》成为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武器。由于繁重的工作和艰苦的斗争环境,杨松患上了肺结核,终因病情恶化,不幸于1942年11月23日病逝,年仅35岁。

  “杨松虽然只度过了35个春秋,但他的一生却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奋进的一生。在从严治党、不忘初心的今天,我们追忆杨松的生平事迹,更加认识到他崇高的品格和伟大的形象。他的精神之躯犹如一颗苍翠的青松,随着岁月的绵延,愈发显得伟岸、挺拔。”大悟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王彬说。

  《光明日报》( 2019年02月03日 02版)

[责编:徐皓]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