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关注】
生态环保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三地生态问题引发了诸多讨论,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切实改善空气质量、防治水土污染成为民众关注焦点。据光明网舆情中心统计,近一个月来,有关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话题讨论量为4.4万余条,其中超6成网友认为京津冀环境近年来改善明显。网友通过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渠道积极参与话题讨论。
较多网友认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期待未来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网友“酷风”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三地一起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统筹生态体系整体修复,持续推进大气治理、水污染治理和植树造林。这五年,生态环境更加好了。”网友“淡泊清心小屋”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美好前景毋庸置疑,更期待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蓝天白云,清新空气。”网友“水质应急杨涛119119”称:“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效果很明显,生态保护相比之前已经好了很多,希望更上一层楼。”网友“梦影尘迷1205”称:“京津冀协同发展,期待文明美好的生活。”
同时,舆论指出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距达标仍任重道远,需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牛桂敏指出,协同发展五年来,京津冀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40%。然而,距离35微克/立方米的达标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联防联控机制,细化“五控”措施。同时,还要加强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控联治,生态共建共享。共同推进白洋淀、大清河和海河水系治理,加强永定河等水系和渤海污染协同治理,深化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协作。网友“江南浪子杨东”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地联防联治要强化,才能推进京津冀生态建设。”
有观点建议完善空间治理体系,推动生态治理由治标向治本转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燕建议要从完善空间治理体系的高度落实生态环境共治。加快推动编制实施京津冀空间规划,落实京津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从源头上遏制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推动由过去聚焦大气、水等重点环境污染问题的合作治标向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治本转变。网友“chriszhanglq”称:“全民共治齐努力,转变生态治理思路,向根本治理迈进。”
(作者:光明网舆情中心)
学术指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张军扩
学术支持: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融媒体记者耿建扩、陈元秋、覃庆卫、王斯敏、张胜、李晓 实习生王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