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冯志伟(新疆大学天山学者)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火爆全球。可以说,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从语言交流的研究开始的。最近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AIGC)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内容的技术,大大拓宽了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AIGC的具体应用还在不断发展和拓展中,已经远远超出语言交流的范围。与此相伴,人们对语言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自然》杂志202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语言主要是交流的工具而非思维的工具”。这虽然与语言是思维和认知的媒介这一观点针锋相对,但其实它们恰恰都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思考的工具。语言兼具交流与思考两种功能,这两种功能同样重要。
语言的典型使用是为了思考
早在2003年,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 Chomsky)在一次访谈中,和一位生物学家就语言的真正用途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典型使用是为了思考(thought),而不是为了交流(communication)。他指出,语言的使用,接近100%是内在的,绝大多数的语言使用都是内在的,是为了思考。压倒多数的证据表明,语言只有一小部分最终用来交流。人们在讲话时,很多情况下只是为了寒暄,而寒暄并不是真正的交流。所以绝大多数的语言使用都是思考,而不是交流。
乔姆斯基的这种主张与他的语言理论有关。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语言机能或者语言器官所呈现的状态,说某个人具有语言L,就是说他的语言技能处于状态L。语言机能所获得的状态能够生成无限数目的语言表达式,每一个表达式都是语音、结构和语义特征的某种排列组合。这个语言机能所获得的状态是一个生成系统或者运算系统。
山东日照东港区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华社发
为了与一般人理解的外在语言相区别,乔姆斯基把这样的运算系统叫作“I语言”。这里,字母I代表内在的(Internal)、个体的(Individual)、内涵的(Intensional)等概念。这意味着,I语言是心智的组成部分,最终表现于大脑的神经机制之中,I语言是“内在的”;I语言直接与个体有关,与语言社团存在着间接联系,语言社团的存在取决于该社团的成员具有相似的I语言。因此,I语言是“个体的”;I语言是一个函数或者生成程序,它生成一系列内在地表现与心智/大脑中的结构描写,因此,I语言是“内涵的”。
根据这种对I语言的认识,乔姆斯基主张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思考,而不是交流。这是由他的内在主义(internalism)语言观决定的。乔姆斯基认为,只有内在主义的语言观才有可能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和解释人类语言知识的本质、来源和使用等问题。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
2024年6月,费多林柯(E. Fedolenco)等学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语言主要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思考的工具》(Language is primarily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rather than thought)的文章,提出了与乔姆斯基完全不同的观点。
他们认为,语言是用于生成和解释具有意义的结构化单词序列的表征和计算;而思维则是关于世界的知识和推理、领域通用推理以及跨领域的信息整合。语言依赖于大脑的特定区域,他们利用来自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和失语症患者的数据证明,语言系统并不是思维所必需的;拥有完整的语言系统并不意味着能够推理,也就是说,语言并不是思维的充分必要条件。没有语言,人类也可以思维。
语言是一种高效的交流方式。这种高效的交流方式应该易于产生和理解、对噪音鲁棒并且人类可以学习。人类语言在所有结构层次上都表现出这些特性,包括声音、词形和词义以及句法。
他们指出,一个常见的反对语言是为了交流而进化的观点是语言普遍存在歧义性(ambiguity),而歧义性阻碍了交流。但是,他们用数学方法证明,歧义性在交流上是有用的,因为语言的歧义性可以让人们忽略听者已经知道的信息,并能够重复使用简短易说的形式来进行交流。
来自人类大脑进化的证据表明,人脑多个认知系统的复杂性在不断增加。除了感知和运动控制之外,人脑的关联皮层的扩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动物。人脑的关联皮层是由多个大规模网络组成的,而语言网络只是其中之一。除了语言网络之外,现在学者们已经识别出若干个支持思考和推理的网络,包括多元需求网络、心智理论网络和默认网络等。所有这些网络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都得到了扩展,这种扩展与许多认知能力的提高相关,而交流是语言网络的主要功能,多元需求网络、心智理论网络和默认网络则承担着其他的功能。
因此,他们主张,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这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复杂性;他们还指出,语言可能不是思维的基石,语言通过其外部使用方式改变了我们物种,语言使跨代的知识传递成为可能。这种传递的累积效应以及我们社交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使我们有可能创造出光辉的人类文明。
费多林柯等学者文章中的上述论述颇有新意,具有启发性。根据费多林柯等学者的观点,由于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所以除了语言文本和语音的数据交流之外,人类的智能还可以做绘画、音乐、舞蹈和体操等工作。莫奈、凡·高的绘画使用了像素的巧妙组合,莫扎特、贝多芬的交响乐使用了乐谱的巧妙组合,在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舞蹈演员立着脚尖巧妙地转来转去,体操使用了动作的巧妙组合,这些智能活动几乎都不需要语言数据的交流。人类的智能包含极为宽广的领域,语言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一个部分。由于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我们就难以使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这些复杂的人类智能行为。而根据费多林柯等学者关于人脑的关联皮层扩张的观点,就可以得到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语言网络只是人脑的关联皮层大规模网络的一个部分,而智能领域则相当广阔。AIGC除了语言交流之外的、多方面的强大功能,也可以根据费多林柯等学者的观点得到合理解释。除聊天之外,AIGC还可以进行文本创作(如小说、诗歌、剧本等文学作品的创作),根据输入的指令或主题自动生成文本内容,自动化新闻报道,技术文档自动生成,语音自动识别,文本-语音转换等。这些都属于文本处理领域,体现了语言的交流功能。
此外,AIGC还可以做超出语言交流之外的工作,如图像创作,即根据文字描述或图像风格要求,自动生成绘画作品,还可以对现有图像进行自动编辑、美化或风格转换。AIGC还可以进行音视频创作,自动生成旋律、编曲等音乐元素,为影视作品、广告等提供背景音乐;以及根据文本描述或视频模板,自动生成视频内容。
语言兼具交流与思考两种功能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思考而不是交流;费多林柯等则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而不是思考。这两种观点看似迥异,其实都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他们各执一端,也不无偏颇之处。
人类在用语言交流的同时也是需要思考的。没有思考就难以交流,没有思考的交流容易导致胡说八道、胡言乱语,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人类在用语言思考的同时也需要交流。这样的交流可以是与别人讨论切磋;也可以是问卷调查,从别人那里诱导出知识;也可以是查询书刊,与书刊交流;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新的认识,与数据交流;或者通过网络查询到有关的知识,与网络交流。没有调查、没有交流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交流的思考容易导致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显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考。
因此,我们认为,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思考的工具。语言兼具交流与思考两种功能,这两种功能同样重要。这就是语言的“交流-思考两重性”,也就是语言的功能属性。这样一来,语言的功能属性——“交流-思考两重性”,这个奥秘便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语言充满奥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惊奇、挑战和意想不到的发现,我们应当继续努力,不断揭示语言的奥秘。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3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