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春风送岗,稳就业迎来“开门红”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春风送岗,稳就业迎来“开门红”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20 02: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经济界面】

  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

  春节的年味还在大街小巷弥漫,全国就业市场已呈现复苏趋势。四川达州,农民工背着行囊踏上赴粤专列;贵州毕节,发往浙江温州的返岗列车上招聘会热火朝天;江苏常熟,新兴产业培训中心里学员专注研习技术……一场场“春风行动”应时而来,为劳动者与企业搭建起希望的桥梁,奏响返岗复工的奋进旋律,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生动注脚。

  返岗复工整体形势向好

  2月6日,北京房山区迎来了35名“吕梁山护工”。她们来自山西吕梁市的偏远山区,经过专业培训后,乘坐专车抵达北京。宋大姐是其中一员,这是她第七次通过协作机制来京就业。她深有感慨:“这次专车接送,不仅节省了路费,更让我们心里踏实。感谢两地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能在北京找到一份月收入翻番的工作。”

  紧接着,2月7日,东城区又迎来了150名“礼贤妹”。她们来自甘肃礼县,经过技能培训后,成为北京家政市场的“香饽饽”。小李是其中一位,她兴奋地说:“北京的工作机会多,收入也高。这次来京,我不仅学会了专业技能,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这些只是全国就业市场复苏的一个缩影。相似的故事也在其他地方上演。

春风送岗,稳就业迎来“开门红”

  广东广州市荔湾区开展“妈妈岗”技能培训服务。邱玥摄/光明图片

  正月初三,四川达州市火车站人头攒动,1200多名农民工背着行囊,满怀期待地登上前往广东的K813次列车。当地政府不仅提供免费车票,还精心准备了装满生活用品的新春礼包,让他们倍感温暖。正月初十,宁夏固原市举行了一场热烈而庄重的欢送仪式,近1900名务工人员乘坐专车、包机奔赴福建、内蒙古等地。与此同时,浙江绍兴市、宁波市等地的政企招工团队也积极行动起来。正月初八,绍兴市柯桥区组织企业前往云南、贵州等地开展“春风送岗”招聘活动,提供1000余个岗位,并推出技能培训、职业规划、入职福利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各地“春风行动”持续开展,截至2月11日(正月十四),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2万场,发布岗位1500万个;发出务工人员专车、专列、包机1.5万辆(列、架)次,输送劳动者37万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文指出,2025年春节后返岗复工整体呈现“节奏稳健、区域分化、结构调整加快”的特征,反映了当前经济内生动能转换与外部压力叠加的复杂环境。

  “节后返岗复工整体形势向好,各地积极出台政策保障务工人员返岗和企业用工。交通运输部门多举措助力,如开行返岗务工专列、提供包车包机服务等,让务工人员顺利返岗。人社等部门组织招聘会,开展就业培训,促进供需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劳动者返岗积极,地铁客流恢复较快。”赵文说。

  赵文进一步分析表示,劳动力资源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聚集,高技术产业成为增长引擎,表明经济复苏呈现“区域集中、产业驱动”的特征。他指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产业升级与消费转型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结构性支撑。政策驱动下的结构性复苏、消费转型及技能培训深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需通过政策优化与市场机制结合,将区域发展活力转化为全国经济可持续复苏的持久动力。

  技能培训激活就业动能

  在荆门技师学院的实训基地里,学员小李正熟练地调试着工业机器人,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技能培训让我有了更多就业机会。实操课程很实用,毕业后直接进厂工作,收入也稳定了。”这种“以训送工”的模式,不仅缓解了企业的用工压力,还为劳动者铺就了一条稳定的职业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江苏常熟市也在积极探索技能培训的新模式。政府扶持建立了针对新兴产业的培训中心,开设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工业视觉的培训课程。学员们通过系统学习,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求。“通过培训,我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清晰的方向。”一位学员说。

春风送岗,稳就业迎来“开门红”

  山东青岛市即墨区某服装“智造”企业工人赶制订单。梁孝鹏摄/光明图片

  记者走访发现,当前多地正通过技能培训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为劳动者就业和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许多培训机构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开设工业机器人、汽车维修、化工安全等热门专业。学员们通过“订单班”和“定向班”培训,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实现了从课堂到岗位的无缝衔接。这种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培训模式,既为企业输送了急需的技能人才,也为劳动者打开了新的人生大门。

  类似的探索也在广东广州市荔湾区展开。在这里,技能培训服务有了新花样。一位市民走进人社服务综合体,直奔前台:“您好,这边有无人机操控培训吗?”工作人员热情回应:“有呢!我们有无人机操控、工业机器人、AI智能应用等16个免费培训项目,关注‘荔湾就业’或‘荔湾职建’公众号就能预约报名。”

  在赵文看来,技能培训正从“保就业”向“优就业”转型,成为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核心引擎。

  “技能培训对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关键作用体现在三方面:破解结构性矛盾,通过对接产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帮助劳动者填补技能缺口;增强职业发展韧性,推动劳动者向高薪岗位流动;支撑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让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劳务品牌建设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行业人才储备。”赵文分析指出,这种转型不仅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织密家门口的“就业网”

  2月8日,山东阳谷县的全民创业孵化基地内格外热闹,100多家企业带来了2400多个岗位,运维工程师、销售专员、司机、快递员……种类繁多。阳光大姐家政服务零工市场运营负责人杨艳华一直在忙碌:“一上午的时间,来了100多人咨询,30多人初步谈妥了!”阳谷县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也下足了功夫,组织各镇街就业服务驿站工作人员来“牵线”,动员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来“淘”岗位。他们还把就业服务送到社区和乡村,让大伙儿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2月10日,湖南怀化市鹤城区城南街道杨村老街上,一场针对脱贫人口的专场招聘会火热开场。2000多个岗位涵盖店长、普工、保安等,月薪从3000元至10000元不等,吸引了众多求职者驻足。现场咨询台围满了人,工作人员一边解答疑问,一边提供职业指导、法律咨询等服务。脱贫户老张拿着招聘信息,边看边点头:“不少工作看着都蛮中意,工资也不低,还能照顾到家里,要是能干上,那可就太好了!”

春风送岗,稳就业迎来“开门红”

  全国各地纷纷举行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对接平台。邱玥摄/光明图片

  在湖北潜江市,2月8日举办的“楚商回乡 返乡创业”专场招聘会吸引了97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2896个,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57人。招聘会还设置了返乡创业、职业培训等系列惠民政策宣讲,给返乡人员提供创业机会。同一天,贵州黔东南州举办的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吸引了18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8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100余人次。

  江苏淮安市则通过组织返乡学子“游家乡·看变化”活动,为青年学子提供了解家乡发展和就业创业的机会。各区县组织700余名返乡学子走进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感受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脉搏,激发他们回乡就业创业的热情。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在各地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全国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社部门通过组织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通过落实减轻企业负担政策,稳定就业岗位;通过‘就业访民情’‘入企拓岗’,提高人岗匹配度,实现精准对接;同时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提升技能,增加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这些措施不仅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就业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赵文说。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0日 15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