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非遗添彩春运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非遗添彩春运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06 05: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经济界面】

  光明日报记者 訾 谦

  春运岁岁有,年年不相同。在首个“非遗版”春节,今年的春运旅途中,不论是在航班、列车上还是在候车、候机厅内,非遗元素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旅客出行增添了别样的文化色彩。

  春节前夕,在湖北汉口火车站,候车回河南老家过年的华中科技大学大三学生王品洁,意外获赠了一副合心意的对联。“我家平常做点小买卖,有幸收到书法家写的这样一副‘招财’对联,我特别高兴。”王品洁说。

  今年是国铁武汉局“送万福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的第九个年头。从春运开始,国铁武汉局就联合湖北省文联,邀请书法家、艺术家在湖北省17市州21个重点车站和多列旅客列车上,开展写春联送福字、文艺表演和剪纸、彩塑等非遗文化展示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送上浓浓的新春祝福。

  “在春运首日、小年夜、大年夜等时段,我们还在旅客列车和务工返乡列车上开展写对联、送福字、非遗文化展示、列车春晚等活动。”国铁武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文艺活动,在提升出行体验的同时,让旅客同样能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双流非遗文化体验区”与非遗集市也持续开放,蜀锦、蓝染、竹编、剪纸、皮影及漆扇等非遗项目六大门类、20余款最具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吸引着往来旅客前来打卡。即将乘机回到福建上班的旅客刘玲说:“第一次看到机场里有这么多新鲜玩意儿,感觉挺有意思的。”

  “近期,春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此为契机,成都发出‘非遗中国年·好巳在成都’邀请,将双流的非遗‘搬’到机场,向大家展示非遗的魅力。”成都双流区文广体旅局文化艺术科科长冯冰表示,旅客们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这些非遗精品,还能亲自体验制作过程,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

  除了让旅客在候车、候机时可以体验非遗外,今年春运期间,非遗元素还体现在出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在山东荣成开往北京南的G1088次列车里,“情暖春运路,非遗进万家”活动让旅客交口称赞。活动现场,木版年画拓印、窗花剪纸等非遗传承人亲手指导旅客制作,红彤彤的彩纸、喜气洋洋的年画在旅客手中新鲜出炉。大家纷纷拿着亲手制作的作品拍照留念,喜庆的氛围溢满车厢各个角落。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在高铁上向大家展示传统手工技艺。木版年画造型美观,有着美好的寓意,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咱们的非遗。”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人杨静说。

  国铁济南局青岛客运段列车长白俊来表示:“非遗上高铁是我们的一种尝试,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传承和发扬齐鲁大地文化底蕴,让非遗文化乘着高铁东风走进千家万户。”

  此外,非遗概念不仅让国内乘客尝试到不一样的体验,也使“年味”成为入境游客选择旅行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的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03%,主要客源地为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其目的地则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扩展到更多地区。

  来自德国法兰克福的马丁就是其中一员。据他介绍,自己早已在社交媒体上听闻中国的春节氛围浓厚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西安这座千年古都更是让他心生向往。

  “这次来中国,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西安,那些古老的城墙、繁华的街道和红色的灯笼、春联,都让我感到无比兴奋。”马丁告诉记者,同行导游还给他介绍了中国的春运,那种人海如潮、归心似箭的场面,让他感受到了中国人对家庭团聚的深深渴望。

  如今,春运已经过半,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已超50亿人次,仅春节假期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就超过23亿人次,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在这人口迁徙的盛景中,非遗元素的文化传播成为属于中国人、呈现给全世界的浪漫风景。

  “今年春运的旅程,我不仅和亲人相聚,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位旅客在社交平台的分享引发了网友广泛的共鸣。可以说,当便捷舒适的交通和温暖贴心的服务成为春运“标配”,充满文化味儿的非遗体验则为人们的旅途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与韵味,让归家的路成为一场心灵与文化的盛宴。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06日 15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