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别让标签化创作泛滥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别让标签化创作泛滥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1-22 03: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影视锐评】

  作者:李 薇

  近年来,微短剧凭借短小精悍的叙事结构和快节奏的剧情设计迅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但创作中人物塑造标签化的问题随之而来。创作者抓住人物的某种特质刻意放大渲染,贴上“霸道总裁”“恶毒婆婆”“职场小白”等刻板标签,塑造的人物形象扁平片面。这种方法虽能在短期内吸引观众,引发话题,却压缩了创作的想象空间,使作品逐渐远离真实生活,削弱了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在网络时代,标签能将海量的影视作品进行分门别类,便于观众从作品中快速提取所需信息,作出观影选择。作为一种工具,这本无可非议。然而,部分创作者本末倒置,在商业逻辑和效率优先的思路指导下,为了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物关系、体验到叙事张力,快速激发观赏兴趣,将标签化思维奉为人物塑造的圭臬。有些作品甚至不惜牺牲思想性、艺术性,将人物简化为几个扎眼却低俗的标签。

  标签化的人物塑造主要呈现出形象脸谱化、行为模式化、功能工具化等特征。从形象塑造的维度审视,标签化的人物在创作中常被简化为单一、刻板的特征,缺乏性格的多面性和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呈现出高度脸谱化的形象。比如,在很多微短剧中,成功企业家都是“霸道总裁”,冷酷强势,孤独深情,动不动便以金钱、权力为筹码征服爱人、对手;女主角则是家境普通甚至贫寒的“灰姑娘”,完全依靠爱情来改变命运。

  从行为设计的维度审视,标签化的人物往往具有行为高度模式化的特征。固定套路反复出现且与剧情强行绑定,使角色的所作所为缺乏充分动机和合理性,造成了剧情在推进过程中缺乏悬念和新意。例如,无论故事背景地在哪里,人物的出身、学历如何,微短剧里的婆婆基本上都会给小夫妻制造麻烦、设置障碍,缺乏接地气的生活智慧和合乎常理的情感反应。

  从角色功能设置的维度审视,标签化的人物常常被设计为用来推动情节、渲染主题的工具,而非独立的、有成长逻辑的个体。这就限制了角色之间冲突的展开,大大压缩了叙事的空间。如爱情题材中男配角的设置,总是无怨无悔、随时为女主角付出,缺乏自己独立的性格、情感与思考。

  当下人物塑造标签化现象大大降低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剧情设计方面,人物塑造标签化使大量雷同的人物和剧情充斥屏幕。千篇一律的角色设定,不仅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更使影视作品失去了其应有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在主题表达方面,人物塑造标签化导致作品主题浮于表面、缺乏思想深度。多数情况下,仅停留在“爱情至上”“善恶分明”等浅显层面,难以引发观众的深刻思考。在情感表达上,人物塑造标签化还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感染力。每个角色都被局限在狭窄的性格框架内,无法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多面以及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动态成长变化,让观众难以与角色建立起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此外,人物塑造标签化往往还会造成审美格调的低俗化。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浅层观赏趣味,一些作品充斥着夸张的行为和低俗的笑料,欠缺对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的追求。长此以往,会拉低观众的审美水平,破坏影视行业的艺术生态。

  人物塑造是构建影视作品艺术大厦的关键基石。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必然通过生动且富有层次的角色形象为作品注入灵魂,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很多优秀电视剧作品为人物塑造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经验。比如,可以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为其赋予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对人物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的细致刻画,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成长的动态性。以电视剧《风吹半夏》为例,剧中主人公许半夏的内心藏着诸多复杂的情感。在家庭生活中,她渴望温暖和被爱,却因母亲离世,与父亲产生罅隙,又因为事业的原因一次次与爱人擦肩而过。在商业竞争中,她周旋于各种复杂的竞争合作关系中,艰难地在钢铁行业中生存、成长。内心的矛盾与坚守,让她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让观众深切感受到她创业道路上的艰辛与不易。

  构建复杂多变的人物关系,也是打破人物塑造标签化的良策。人物关系是推动情节发展和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载体,电视剧《山海情》中,设置了众多性格、背景和动机各异的人物。如马得福是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一心想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白崇礼是来自福建的农业专家,带着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前来支援;水花则是命运坎坷却坚韧不拔的农村妇女,经历了被迫与爱人分离、远嫁他乡、丈夫意外致残等磨难,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三人不是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专家与群众的关系,而是相互协作、相互理解,共同为脱贫目标努力的“战友”。这充分展现出人物的积极进取和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

  此外,在塑造人物时,恰当运用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强化主题的表达力度,方可使作品更具精神内蕴。电视剧《小巷人家》以改革开放初期为时代背景,围绕苏州小巷中几户人家的生活变迁展开叙事,展示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与人情冷暖。剧中多次出现的小巷,不仅仅是人物生活的空间背景,更是一种象征。小巷狭窄而幽深,折射出传统生活给人物发展带来的局限;而小巷外的广阔世界,则象征着改革开放给人物成长带来的机遇。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时代变革对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

  概言之,影视剧尤其是微短剧的创作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短期的商业利益和流量效应,而应将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努力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到平衡。让人物摆脱标签化的束缚,变得立体丰满,真实可信,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如此,才能创作出情节丰富、主题深刻、艺术价值高的优秀影视作品,推动影视艺术的繁荣发展。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22日 15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