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连续报道】
光明日报编辑部:
随着贵报《扎根西部,新时代学子这样选择!》连续报道不断升温,我惊喜地看到,转发、讨论这组报道在学生中成了新风尚!而且,最近学院里主动报名下学期赴新疆实习支教的同学越来越多了——
“李老师,我要去和田!”“我报名青河了!”“老师,我想去精河!”……
同学们不但满怀期待、信心百倍,还争着去那些最偏远、最缺师资的地方!欣慰之余,我不由得回想起这些年带着一批批学生赴新疆支教的酸甜苦辣。
过去10年间,我先后6次带着1000多名同学,为新疆和田、阿克苏、库尔勒、塔城、吐鲁番等地“送教育”。我和同学们一起经历了宿舍暖气管冻裂、雨后屋顶漏水的生活困窘,也分享过白天团结奋战、深夜围坐畅谈带来的充实与喜悦,更感受着师生们辛勤付出后收获累累硕果的满心自豪。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那么多次带队去新疆支教?其实,只消看看这些场景,就能明白吧——
每次开学前,我总会接到新疆教育战线好几位朋友的电话:“李老师,这学期你们一定来啊!”“盼星星盼月亮!您一定帮我们多争取几位实习老师”;每次支教中途,学校总是纷纷为支教学生“点赞”,说不尽他们的百般好;每次支教结束,支教学校的师生总是用难舍难分的眼神望着我们,热泪盈眶,再三道别……面对这样的信任与渴求,我们怎能不来呢?!
每次去新疆各支教学校慰问,我总能碰到很多已经在这里扎下根的校友——
记忆中那个青涩的小姑娘张霞霞,如今已是阿克苏市赫赫有名的教学能手;扎根和田教育战线20多年的肖建玲,已成为该市课题研究专家组成员;刘文乾在吐鲁番农村学校教学多年,带领学生在各类体育比赛中摘金夺银;宋文强和王惠在沙湾县一道支教时相恋、成家,留在这片热土上共同书写青春;二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扎在学校的鲁克沁一中校长代军庆,在吐鲁番提起他,没人不竖大拇指……
像他们一样,一批批学子来了,再也不离开。他们就像一粒粒小小的种子,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0年来,我们遇到了很多很多同行者,从未感觉到孤单!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建设者,是找到了自身价值的奋斗者,更是新疆蓬勃发展的见证者。他们和新疆各族人民相互交融、和谐相处,早已成了心意相通的一家人。
这些年来,我总有一种冲动,想要写写他们。感谢你们的连续报道,给了我这样一个契机吐露心声。
新疆,一个天地广阔可以创造奇迹的地方,也是我心之所归。我会带着更多青年来这里写青春、作贡献!
河西学院文学院教师 李惠芬
读者来信邮箱:[email protected]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19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