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文化中国行】刻在木板上的“驻村日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文化中国行】刻在木板上的“驻村日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1-17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陈冠合

  万桥飞架、劈山开路、民族风情、基层辛劳,一个个散发着泥土芬芳和时代律动的瞬间印象,在一道道刻痕中栩栩如生。近日,周庆伟“驻村日记”美术作品展在贵州贵阳举办。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周庆伟将自己两年的驻村生活,镌刻在100多幅版画作品里。

  “鲁迅先生称版画是‘战斗工具’,对它宣传革命精神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我有幸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和乡亲们并肩战斗,始终被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所打动!”周庆伟说,2021年自己被派驻贵州省镇远县秀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基层火热的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

  也就是从那时起,秀地村越来越有“文艺范儿”了。

  2021年7月,在贵州民族大学的支持下,秀地村建立起了艺术实践基地。30多名大学生来到这里创作采风。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们开阔了眼界,更体会到现实生活才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学生夏宇说:“这样的活动让我触摸到了乡村的灵魂。”两年来,共有300余艺术生到秀地村,通过画笔描绘出生态美景、民族风情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脉动。

  秀地村的稻田位于秀堤河两岸狭长的平坝子上,河谷中阳光照射不均匀,稻米光合作用受到一定阻碍。在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团队的指导下,全村推广了宽窄行种植法,不仅能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率,利于空气流通,还能降低稻田有害生物影响、增强稻株综合抗逆性。周庆伟发挥专业特长,联合海南、广东和贵州的3所高校为秀地米进行包装和文创产品设计。

  秀地村有一片修建高速公路后遗留下的工程用房。它被一分为二,200多平方米用作稻米加工厂房,利用东西部协作专项资金购进了一批稻米深加工的机器,可以剔除碎米、过滤沙石、杂草,以及对稻米进行抛光等;余下80平方米则建成美术馆,里面展出经专家评审推荐的100件优秀美术作品,作为第一批馆藏品。

  周庆伟认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大有可为,稻米与画作都是村民的“食粮”。

  在两年的驻村工作中,周庆伟用脚步丈量田间地头,用影像展现山乡巨变,用刻刀雕琢岁月印记,凝结了一部鲜活而立体的“驻村日记”。“父老乡亲”“生态秀地”“热土家园”三个版块,共展示了他制作的100多件作品。艺术地展现了当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乡村变化和人物故事。其中,《最后一公里》描绘的是第一书记召开院坝会的情景;《背米的镇长》讲述的是为了村里产业发展,镇长从村办米厂背出第一袋米的故事。“这里面,有抗美援朝的老志愿兵、带领村民致富的创业先锋、年过百岁的老党员……”周庆伟说,希望以美术的形式,向外界传达最真实的乡村振兴火热场景。

  驻村结束时,周庆伟意外地收获了“终身荣誉村民”证书。这位“终身荣誉村民”,现在还经常往秀地村跑。如今,秀地村有不少孩子在他影响下也拿起了画笔……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17日 09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