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用好每滴南水是最好的感谢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用好每滴南水是最好的感谢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2-12 02: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财经论语】 

  作者:陈 晨

  超765亿立方米水——这是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全面通水后给沿线受水区“搬”来的“礼物”。

  这份“礼物”是什么概念?如果以蓄水量约1400万立方米的西湖作为计量单位,相当于“搬”来了5400多个西湖;如果以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535亿立方米来估算,相当于“调”来了约一条半的黄河。

  这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调水工程。十年来,它不舍昼夜地将汩汩南水运往北方,悄无声息地润泽着北方大地,滋养着北方居民。今天,受水区的人们或许早已习惯南水的甘甜,忘记了高氟水的苦咸味道;或许早已习惯河畅水清的宜人风景,忘记了河道沙石裸露、荒草丛生的场景。随着时间流逝,当我们对南水带来的变化习以为常,有件事一定不能忘却,那就是南水北调的难!

  难!50年论证,数万名建设者十余年间接续奋斗。在中线,由于要加大蓄水量,需要对丹江口大坝加高14.6米。在一座服役近40年的老坝上重新浇筑“新坝”,难度不亚于甚至超过新修一座大坝,历时8年,这一壮举终于完成:面对黄河河底复杂特殊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终于建成两条长达4250米的穿黄隧洞,让长江水与黄河成功“握手”;没有现成的水道可利用,就修出一条跨越南北、长1432公里的输水线!而东线虽然有京杭大运河等现成通道,有洪泽湖、南四湖等调蓄水库,但南水北上意味着让“水往高处流”,这又谈何容易?于是,世界最大的泵站群拔地而起——东线一期工程沿线建有34处站点、159台水泵,共计13级泵站,将长江水逐级提升40米。

  难!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东线共建设400多个治污工程,江苏关停沿线化工企业800多家,山东700多家造纸厂减少到10多家;在中线,地处丹江口水库上游,位于汉江流域的陕西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累计治理小流域400多条,核心水源地湖北十堰调水前实现“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治污目标,丹江口库区此前延续多年的网箱养鱼产业被忍痛取缔,河南南阳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800多家,关停转迁污染企业460多家……

  难!丹江口库区34.5万移民和中线干线9万征迁群众,带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告别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踏上搬迁之路,融入新的家园,开启新的生活。

  如此巨大的牺牲和努力,只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如此来之不易的南水,更当倍加珍惜!

  在受水区沿线,我们看到:各地先后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拧紧“水龙头”——北京16个市辖区全部建成节水型区,天津出台全国第一部地方节水条例,山东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河南郑州实行区域总量控制、微观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模式……

  节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尽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受水区各地仍要继续加快补齐节水短板,大力宣传节水理念,推广更多节水工具和技能,促进节水意识真正转化为千家万户的实际行动。

  人间筑天河,此水最含情。只有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南水,才能不辜负每一个不计得失、为让南水北上作出贡献的人们,才是对所有付出表达感谢的最好最真诚的方式。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2日 15版)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