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谢云开
“映秀花开了,歌儿响起了,人间大爱的地方,洒满真情和阳光……”这里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动人的歌声在岷江边久久回荡。
汶川因处在汶水(今岷江)之畔而得名。我想到,数千年前,洪水肆虐,民不聊生。在中华民族古老的传说中,治水的英雄大禹就生活在汶水之畔。他身披蓑衣,手握耒耜,三过家门而不入。更有一众蜀山汶水之先民跟随大禹一同疏浚江河、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喊出撼天动地的劳动号子。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唐代诗人杜甫曾这样缅怀大禹。每年六月初六,这里都会举办大禹华诞拜谒大典,起鼓鸣钟、击鼓献礼,吟咏的颂文,既表达了对上古英雄人物的追怀,也唱出了人们乐观向上、不懈奋斗的心声。这样的声音,如同点点星火,穿越万古长夜。
这是个仲秋的夜晚,轻风递来阵阵馥郁的桂香。羌族儿女身着七彩斑斓的麻布衫,外面罩着羊皮褂子,在红通通的篝火前围成一个圈,有节奏地摇动手铃,敲出铿锵而又欢乐的鼓点,歌唱美好生活。
在他们身旁,非遗传承人吹奏起古老的羌笛,这悠扬的笛声不再“怨杨柳”,而是“乐秋风”。我披着羌红和哈达,站在漫天星光下,满耳尽是洪亮歌声,满眼都是云中霓裳。篝火发出簌簌的声响,整个人都暖烘烘的。
此地堪称天府之国的无忧谷,平均海拔800到1300米,年平均气温14.8℃,森林覆盖率达42.45%。这里四季如春,是大熊猫、川金丝猴、黑熊的乐土,也是珙桐、银杏、红豆杉、红花绿绒蒿的家园。
明代诗人郭庄曾这样描写川西风光:“谷口莺啼细竹,洞门犬吠桃花。驻世何须丹灶,仙风吹长灵芽。”好一个“西蜀桃源”!眼前,梯田错落有致,民宿散落其间,形成一处处清新亮丽的田园景观。春天来赏花,看“樱繁春日斜”,望漫山火红的杜鹃;夏天来避暑,吃香软的杏子,品醇厚的黑茶;秋天来采摘,走上田垄感受收获的喜悦,还能亲手制作农副产品;冬天来沐阳,观日照岷江,赏万丈霞光。
汶川的山谷,万象更新。岷江的碧水,源远流长。
宋代文豪苏轼在《和陶渊明桃花源诗序》中云:“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这也是汶川寿溪湖名字的由来。由五条叮咚山溪汇聚而成的寿溪湖,哺育了水磨古镇和禅寿老街。历史上,这里是茶马古道西北线的一部分,将西南边陲与中原紧紧连接。现今,依然能看到羌族的碉楼、藏式的白塔、汉风的古戏台,它们携手并立在街道中心。古建筑上的铃铎叮当作响,千百年来演奏着民族文化和谐交融的乐章。
琅琅书声,从汶川中学的教学楼传出,直达高山之巅。校园里种植的翠竹正泛着新绿,上面绑着许多写着“加油”的红色丝带。学校的中心广场两侧镌刻着“厚德如山强家国之本”“灵动如水聚民族之魂”。红底金字的“思源碑”在阳光下分外耀眼。饮水思源,是感恩,更是坚强、乐观、豪迈。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大地震后浴火重生,脚下的这片土地,正乘风破浪,蓬勃发展。
滔滔的岷江水呀,它翻滚着青白色的浪花,正穿过高山深谷的阻碍,奔涌而东,高歌向前。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15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