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小叶子”:以青春之名 赴进博之约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小叶子”:以青春之名 赴进博之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1-09 0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进博会时间】 

“小叶子”:以青春之名 赴进博之约

——记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

光明日报记者 孟歆迪 颜维琦

  在进博会展馆内外,活跃着一支青春力量——进博会志愿者。他们被亲切地称为“小叶子”。过去6年,累计3万余名“小叶子”志愿者在进博会上提供一流服务,展现青春朝气,“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一批批“小叶子”中传承发扬,诠释了新时代青年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赢得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为进博,一起来!向前进,博青春!”这是“小叶子”们的青春誓言。今年,第七届进博会期间,又有来自43所学校的近3500名会期志愿者,参与到现场引导咨询、展会注册管理、交易数据统计等9个类别165种岗位中。迎着朝阳出发,踏着星光返程,在这个大舞台,他们享受着奉献的苦与甘,收获着一份独特的“与时代共成长”的经历。

“小叶子”:以青春之名 赴进博之约

第七届进博会志愿者宣誓上岗。共青团上海市委供图

  在这里,发光发热、展现风采

  记者遇到来自上海体育大学的“小叶子”何章缘的时候,她正举着引导牌,介绍班车停车点和发车时间。她告诉记者,国家会展中心的场馆很大,在每一个容易走错的点位,都有像她一样的“小叶子”驻守。

  00后熊浩洋是上海海关学院海关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除了日常志愿服务岗位的工作准备,熊浩洋还有一个习惯,随身带着医疗急救包。酒精棉片、绷带、清凉油、灭菌型医用纱布、口罩、创可贴……这是他作为志愿者对自己的额外要求。

  上海海事大学英语翻译专业研究生魏一,今年首次成为“小叶子”,已经参与了多场进博会采购商选品会的洽谈工作,承担口译及相关任务。“成为进博会志愿者是难得的学习与实践机遇。不仅能检验课堂所学口译技巧,还能与不同母语背景的人交流,提升专业能力。”魏一告诉记者,为了在进博会中发挥出最佳状态,她做了充分准备。考虑到服务的是食品区展商,她重点熟悉了食品行业基本术语和专有名词,以及参展商信息和产品方向。此外,她还在网上搜集进出口食品行业洽谈文章和视频,进行翻译练习,扩充知识并模拟场景。

  来自复旦大学的05后“小叶子”彭枭瀚负责现场指引嘉宾入场。虽然才读大一,但在今年美国马斯卡廷中学师生访华期间,他担任过主持人和翻译志愿者。彭枭瀚说:“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外语优势,服务更多外国展商。”

  为了给“小叶子”们充足“电量”,志愿者服务保障组开展了“校级培训+市级培训+岗位实训”三阶段培训,从服务通识、语言技能、礼节礼仪等方面提供支撑。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培训还强化了小语种技能。

“小叶子”:以青春之名 赴进博之约

“小叶子”休息期间在志愿者之家开展理论学习。共青团上海市委供图

  记者了解到,今年,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牵头组建了进博会港澳台青年志愿服务团,该服务团由64名港澳青年和5名台湾青年组成,年纪最小为16岁。他们来自华盛顿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复旦大学等28所海内外院校,专业涵盖经济、管理、法学、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

  来自香港青年协会的志愿者、香港大学学生麦健林有过不少志愿服务的经验,但参与国家级展会做志愿者是第一次。他说:“我期待在此开拓自身视野,学习更多关于商业、贸易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与我未来的事业发展息息相关。”

  在这里,收获成长、收获温暖

  “平安喜乐、欧气满满”“守国门促发展,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有担当的护国卫士”……11月6日,64名进博会“小叶子”利用午休时间在“志愿者之家”集体庆生。“小叶子”们头戴生日帽,共切生日蛋糕、同唱生日歌,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进博生日”。

  进博会“志愿者之家”是共青团上海市委精心打造的实体阵地,专门为进博会志愿者提供学习活动、歇脚休息等服务,更好发挥进博会“沉浸式”育人平台和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作用。

  据共青团上海市委挂职副书记唐志宇介绍,今年的“志愿者之家”,除了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重温入党、入团誓词和理论学习交流分享外,还首次系统开展“校领导上党课”活动,用鲜活的思政理论实践、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浸润进博志愿服务。

“小叶子”:以青春之名 赴进博之约

“小叶子”休息时间在志愿者之家打卡合影。共青团上海市委供图

  记者了解到,为了充分发挥进博会志愿者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首届进博会起,共青团上海市委就联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成立志愿者临时党、团组织。今年,27个临时党组织和79个临时团组织在志愿服务第一线成立,覆盖3000余名志愿者党员、团员。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把“大思政课”开到了进博会现场。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为主题,学校和东方国际集团联合举办专题思政课。“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际经贸人才,很必要,且不容易。”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202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王歆妤说,这是自己听了现场课的最大感受。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小叶子”黄倩仪已是第六次参与进博志愿服务。在她看来,成为“小叶子”是责任、是热爱,更是一份别样的收获。“有机会将专业所学、青春热情,化作贴心服务和温暖问候,传递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这样的快乐,难以比拟。”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方晴,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当“小叶子”了。从第四届的会期会务岗,到第六届的辅助管理岗,再到第七届的长期管理岗,“进博时间”让她感受到中国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自己从本科生到支教教师再到研究生的成长与变化。

  “进博会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被国际盛会开拓的认知面、由突发事件练就的应变力,更有学校大力支持的幸福感、与同学一起成长的获得感。”方晴告诉记者,在云南寻甸的一年支教生涯也和进博有着奇妙的缘分。在学校的策划下,她带着孩子们“云游”进博会。FE电动方程式赛车、NACHI机械臂、无人驾驶矿用卡车……透过小小的视频窗口,酷炫的科技成果走进了孩子们的眼睛。开放、共享的理念,也在不知不觉间浸润。

“小叶子”:以青春之名 赴进博之约

“小叶子”(右一)正在进行志愿服务。共青团上海市委供图

  在这里,理解中国、认识世界

  进博会不仅是国际贸易和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

  作为进博会食品展区志愿者,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阿金娜承担了发放会刊、展区宣传页等工作。这位“小叶子”母语是哈萨克语和俄语,并同时熟练掌握中文和英语。多语言能力,让她在进博会的跨文化交流中自信满满。

  阿金娜告诉记者,尽管这次来中国才两个月,上海海洋大学已是她中国之旅的第四站。在海南品尝清甜椰汁、在青岛尝试火辣烤串、在上海高楼大厦旁遇见温馨弄堂——中国城市的文化氛围令她沉醉。“我太喜欢这个可以静心学习的宝地了。”

  “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像是我年少时期梦想的实现。”阿金娜说,“谁知道未来有一天,我会不会作为哈萨克斯坦专业领域的代表参加进博会呢?”

  对于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杜俊杰而言,成为一名进博会志愿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从初中时代就埋下的种子。在交易团工作的父亲喜欢讲述进博会的故事,关于国际交流、文化碰撞与科技创新的故事吸引着他。今年,杜俊杰终于圆梦,他与父亲忙碌的身影在场馆内交会。“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桥梁,是‘小叶子’们共同的追求。”他说。

  在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1级本科生、第二十七届研支团队员刘宇阳眼中,进博会志愿服务是考验,更是成长的机遇——在服务进博与个人成长的双向增进中,挥洒青春汗水,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光明日报上海11月8日电)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9日 0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