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文化周末:开海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文化周末:开海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0-25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胡容尔(中国作协会员)

  天空湛蓝明彻,像是大自然纯净的画布,等待着丰收之笔去绘制。一大早,沉寂了4个月的烟台渔港,眉开眼笑,即将打开一年中最壮丽的篇章:开海。开海开渔,是世代耕海人心中不灭的希望。

  码头上,各式各样的渔船有序地排列着,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犹如一只只展翅欲飞的海鸟。

  船身新漆过的海蓝色油漆,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壳。这些静默的船只,就要化身征战于海上的勇士,带着渔家人的期盼,驶向那片熟悉又神秘的大海。

  渔民们很早便开始忙碌起来。这些常年与海打交道的人,熟知每一项工作内容。他们或检查渔网,或检查船上设备,或搬运食物和生活用品。每个被海风雕刻过的脸庞上,都闪耀着亮色,那是将要出征的兴奋与期待。

  “希望我们一帆风顺,渔获丰收!”他们这样对我说。在内心深处,他们对大海的深情依恋,如潮水一般奔涌,从未停歇。

  随着正午时分的临近,渔港内的气氛愈发紧张而热烈。渔民们穿着救生衣,登上各自的渔船。9月1日12时整,开渔令响起。“开海喽!”“开船喽!”一声声响亮的号子,直入云霄,激起波澜。

  欢庆的鞭炮开了花,碎红飘扬。百余艘渔船一齐启动引擎,鸣笛起锚,向着浩瀚的大海深处进发。整个渔港一片欢腾,航拍的无人机与鸥鸟一起俯冲下来,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这片蔚蓝之上,目睹这一年一度的海上盛事。

  由此,北纬35度以北的黄渤海海域,结束了为期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马达轰鸣,浪花飞溅,渔船划破宁静的海面,开启新一轮的捕鱼期。在一碧万顷的海面上,万船齐发,百舸争渡。渔船错落有致,宛如一支训练有素的舰队,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渔民们以海为田,以网为犁,牧渔于广阔的蓝色粮仓中。午后的阳光炽热而明亮,将海面染成了一片耀眼的金黄。渔船在海上航行,如同飞驰的箭矢,直指天际。海鸥在空中翱翔,如同时间的幻影。渔民们站在甲板上,凝望着前方的海域。离岸边越远,海上的景色就越壮观。

  远处的岛屿星星点点。海风中弥漫着咸湿的海水味道,夹杂着鱼腥和海藻的清香。这是大海的气息,生活的气息。波浪轻轻拍打着船舷,发出阵阵鼓点般悦耳的声响,仿佛大海为访客举行的欢迎仪式。

  航行一段时间后,渔船抵达了指定的海域,就像花匠抵达了他的花园。渔民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配合默契,合力将一张张渔网撒向大海。撒网,是传统的捕鱼方法之一。巨大的渔网,在海水中缓缓下沉,像一条巨龙在海底游走,似乎将整个大海拥入怀中。所有的期望与希望,都凝聚在渔网上。

  渔民的心,也随着海浪的起伏而起伏。捕捞的过程,像是渔民向大海抛出了橄榄枝,期待着友好的沟通交流,期待着大海的热情回应。

  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刻。他们拉动渔网,等待一个即将揭晓的答案。

  当金秋的第一网渔获浮出水面入舱时,船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声。那些新鲜肥美的海鱼、虾蟹、鲍鱼……是大海种植的庄稼和花朵,是大海对渔民们辛勤付出的丰厚馈赠。

  渔民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日子里,大海还会赐予他们更多的收获。

  渔舟唱晚。当夕阳的余晖洒满海面,大海像一块橘红色的织锦,温情地伸展向远方。一艘艘满载而归的渔船,开始陆续返航。它们扯着长长的航迹,靠近温暖的港湾,如同信使,传递着大海对人间的问候。船舱里堆满了渔获:银光闪闪的鱼群、活蹦乱跳的虾蟹、肥美鲜嫩的海蛎子……

  渔民们忙着卸货,将一筐筐、一桶桶的鱼虾蟹贝搬上岸来。然后,分拣,称重,交易。码头上人声鼎沸,期待第一时间品尝到开海后的“第一口鲜”的人们,早已等候多时,他们抢购着这些新鲜的海产品。这些新鲜的海产品,也被商贩们迅速送往市场和餐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城市的空气里,弥散着海鲜的鲜香。从浪尖到舌尖,大海绽放它独有的芳香、味道和色彩,攻陷食客们的味蕾,这是烟台开海独有的花园般的风情。

  在这片广袤的蓝色世界里,渔民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靠海而居的人们,以海为生,以渔为业,向海讨生活。出海的日子,是渔民与大海亲密相处的时光。他们既是捕鱼的猎人,也是大海的子民。

  日升日落,潮起潮落,渔民的生活节奏与大海的运行节奏息息相关。他们深知大海的脾性:包容、慷慨,有时也凶猛、无情。他们在波涛中航行,在风浪中搏击,感受着大海的呼吸和心跳,感受着大海的喜怒哀乐,用勤劳和智慧,耕海牧渔。开渔期,是他们奔赴大海的深蓝之旅;休渔期,则是他们对大海的感恩与回报。

  关于开海,在海边渔村,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在从前,在这片蓝色的海洋中,住着一位美丽的海神。她的面容,月光般柔美;她的长发,海草般茂密。临近开海时,人们就会来到海边,祈求海神庇护,保佑他们出海平安,渔获满舱。有一年,在开海前夕,这位大海的守护者,身着碧蓝的衣裙,头戴宝石镶嵌的花冠,自海底升起。她在海水中穿梭,如一道璀璨的星光。

  开海的瞬间,海神的歌舞之美达到了极致,像是海鸟的歌唱、海浪的涌动和海风的吹拂,集结融合在一起,充满生命的活力与自由。她告诉人们:新的开渔期开始了,愿每一位渔民如意,平安归来。随着渔船的启航,海面渐渐恢复了平静。海神回到她的居处,与大海融为一体,消失在海天之间。然而她曼妙的歌声和舞姿,却留在了人间,成为开海的象征。

  海神现身,不只是为了展示海的魅力与奇妙,更是为了表达一种深刻的意涵——海洋,这片养育了无数生命的摇篮,需要人们去尊重和保护。人们在享受大海恩赐的同时,也要爱惜这片赖以生存的海域。

  此前,由于人们的过度索取,海洋生态一度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境地,海底甚至出现荒漠化现象。

  我国自1995年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以来,在修复海底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

  休渔期,是海洋生态系统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时期,旨在保护水中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周期。而开渔期,则是渔民辛勤劳动、收获成果的时期。他们通过合理的捕捞,获取生活所需的海产品,传承捕鱼技艺与海洋文化。

  在蔚蓝与金黄交织的天际下,生命的舟楫在闪闪发光。人与海的缘分,有关生命与自然的寓言,像无尽的波涛,没有尽头。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5日 1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