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但丁和《神曲》 让托斯卡纳方言变成意大利语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但丁和《神曲》 让托斯卡纳方言变成意大利语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0-24 06: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天扬

  十三世纪,随着神圣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统治的瓦解,亚平宁半岛上出现了许多王国、公国、自治城市和小封建领地,城市公社和以执政官为代表的市政体制得以确立,城市人口不断扩大,商业、金融贸易和货币经济空前繁荣。

  然而,物质生活的满足却难以掩盖当时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知识和文化的解释权仍然被垄断,拉丁语的晦涩难懂使得阅读和书写仍是少数人的特权,文艺复兴的曙光似乎仍然遥远。1265年,一个男孩诞生于繁荣的佛罗伦萨,半个世纪后,一部著作的问世将点燃文艺复兴的火把。

但丁和《神曲》 让托斯卡纳方言变成意大利语

玛丽·斯巴达利·斯蒂尔曼所绘的贝雅特丽齐 资料图片

  但丁的流放

  但丁·阿利吉耶里于1265年出生于佛罗伦萨。当时的佛罗伦萨人口众多,社会流动性强,经济与商业十分繁荣,标志性建筑如圣母百花大教堂和旧宫就在这一时期落成。但丁并非出身于显赫的贵族家庭,但仍因为拥有姓氏(这在当时是少数人的特权)而相当受人尊重。依靠父辈的打拼,但丁的家境较为殷实,他无需通过工作赚钱谋生,因而可以投身于文学研究和政治生活。但丁从1295年开始在佛罗伦萨市政府中担任各种职务,并于1300年被选举成为掌握佛罗伦萨最高权力的六名行政官之一,并被派往罗马担任外交使节,这是他短暂政治生涯的顶峰。而短短两年后,党派斗争的滔天巨浪便无情地向但丁呼啸而来。

  十三世纪的意大利城邦主要分为两个派系:支持教皇的归尔甫党和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吉伯林党。两党之间因政见分歧和争夺经济利益爆发了多次冲突。将吉伯林党驱逐出佛罗伦萨后,归尔甫党自身又再次分裂为白色归尔甫党和黑色归尔甫党:白党由一部分富裕市民组成,他们不愿意接受教皇伯尼法斯八世的控制,主张佛罗伦萨的独立自由;黑党则由没落户组成,希望借助教皇的势力翻身,因此选择站在教皇一边。1302年,在教皇的支持下,黑党夺取了佛罗伦萨的政权,而身为白党成员的但丁以贪污公款、反对教皇和扰乱共和国和平的罪名被判处巨额罚款和流放两年。由于但丁拒绝承认这些强加给自己的罪名,他随后又被判处永久流放。但丁不得不离开他心爱的佛罗伦萨,开启流亡之旅,至死也未能返回故土。1321年,但丁因患疟疾在拉文纳去世,并一直被埋葬在那里。

  被迫流亡是但丁生命中核心的创伤性事件。流亡期间,但丁走遍了意大利各地,这使他能够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物,观察到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复杂,同时对祖国的分裂、人民在封建割据中的苦难和教会的腐败黑暗感到痛心疾首,心中满含对祖国统一和人民幸福的渴望。这些经历和情感为他后来创作《神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但丁和《神曲》 让托斯卡纳方言变成意大利语

古斯塔夫·多雷绘制的《神曲》插图 资料图片

  传世名篇《神曲》

  《神曲》作为但丁创作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一首体量巨大的诗歌,共有14233行。为了让这样一首长诗能够保持诗歌的韵律美,但丁使用了当时民间诗歌中十分流行的韵律形式:十一音节三韵律。这种韵律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每行诗句有十一个音节,并且最后一个重音落在第十个音节上;诗歌以每三行为一个诗节,隔行押尾韵,即一个诗节中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尾韵相同,第二句的尾韵与下一个诗节的第一句和第三句保持一致,形成“ABA、BCB、CDC、DED”样式的链式循环。这种特殊的韵律形式,首先增强了《神曲》作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得作品在朗读时更加悦耳动听;其次强化了《神曲》的整体结构,使得诗歌在叙述上更加紧凑连贯,便于将空间性叙述结构和时间性叙述结构相结合,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最后是放大了《神曲》的主题表达,突出了“人类需要从迷惘和错误中经受磨砺,最终达到真理和至善境地”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

  《神曲》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共一百个章节,分别为《地狱篇》三十四个章节、《炼狱篇》三十三个章节和《天堂篇》三十三个章节。《神曲》的创作几乎贯穿但丁后半生的流亡生涯,其不同篇章的文字风格随着但丁流亡过程中境遇与心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品字里行间不仅表现了包罗万象、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更暗含但丁流亡过程中的愤怒与平和、希望与失落的心态转变,是窥见但丁最后二十年所见、所思、所感的一面镜子。

但丁和《神曲》 让托斯卡纳方言变成意大利语

古斯塔夫·多雷绘制的《神曲》插图 资料图片

  但丁于1302年被流放之初,政治上的迫害加上背井离乡、抛妻弃子的坎坷境遇,以及不知有生之年能否重返佛罗伦萨的迷茫和忧虑,这一切使得但丁在《神曲》第一部分的创作中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愤怒情绪和复仇欲望。他的政敌包括导致但丁被流放的教皇伯尼法斯八世,在他的笔下纷纷坠入深渊,永远无法脱身。

  在经历了数年的流亡生涯后,但丁的认识和心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丁在此期间辗转于意大利北方,先是旅居弗利(位于今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然后受到了特雷维索(位于今意大利威内托大区)的达·卡米诺家族和卢尼贾纳(位于今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马拉斯皮纳家族的庇护。但丁在这段时间较为充分地了解到意大利其他城邦的现实情况,并与其他被判流亡者进行了接触,了解了他们的处境。这些经历使但丁认识到自己原有政治抱负的脆弱性和现实社会的复杂性,这对但丁写作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神曲》的第二部分,但丁的笔触变得更为温和,观点更加深邃,洗净罪恶、净化心灵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呈现出由黑暗走向光明的过渡。与先前较为激烈的愤怒和怨怼不同,但丁在作品的第二部分开始更多表现出同情的一面。如在第五章中,但丁对因遭到丈夫谋杀而在此等待救赎的皮亚·德·托洛梅及其他灵魂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怜悯。这反映出但丁此时内心深处希望更多人能够得到救赎,最后得以生活在阳光下。

  13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的突然去世标志着但丁政治理想和重返佛罗伦萨的希望的彻底破灭。亨利七世在1308年即位后表示,要让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各个城邦之间达成和解,这让但丁重燃了使意大利实现统一的政治理想,更看到了重返故乡的希望。但由于当时教皇克雷芒五世和各意大利城邦的联手反对,亨利七世在1312年征服佛罗伦萨的行动未能成功,他本人随后不久在锡耶纳突然去世。自此,但丁丧失了重返故乡的一切可能,他对世俗政治的幻想彻底破灭。但丁从此将精力更多投入信仰的世界中,创作的重点逐渐转向超越世俗的宇宙秩序概念。在《神曲》第三部分第六章,但丁对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大帝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但丁的心目中,确立法律是引导人向善的关键。然而,尽管法律已经十分完善,当时的统治者仍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发动战争,给人们带来苦难,即使成就如查士丁尼也无力改变,这表现出但丁对世俗政治的彻底失望。

但丁和《神曲》 让托斯卡纳方言变成意大利语

波提切利作品《但丁像》 资料图片

  随后,但丁于1313年前后来到维罗纳(位于今意大利威内托大区),他在这里受到了斯卡拉家族的热情款待。家族领袖坎格兰德一世十分欣赏但丁的才华,对他的创作给予大力支持,并为但丁提供了强有力的庇护。在这一阶段,但丁能够更加专注地投身于创作。他对坎格兰德一世的感激也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在《神曲》第三部分的第十七章,但丁将这位维罗纳领主称作神圣正义的英雄和开明君主的典范,同时受到坎格兰德一世的影响,但丁对于人类恪守公平正义道德准则的能力有了更加积极的看法。

  但丁在拉文纳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远离佛罗伦萨的纷争与混乱,但丁找到了内心真正的平静。以愤怒和怨怼开启流亡之旅的但丁,最终怀着对信仰的美好憧憬离开人世。在《神曲》第三部分的最后一章,但丁得见自己信仰的最终奥义,理解了宇宙的统一性,象征着他内心的平和与淡然,再也找不到流亡者的不甘与愤懑,只有对自己信仰的专注和赞美。

  《神曲》不仅高度概括了中世纪的思想文化发展,还开启了文艺复兴文学的曙光之路。它融合了《圣经》和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传说中的诸多人物,体现了古希腊的理性精神与中世纪宗教信仰的冲突与融合。它还强调了人的自由意识,提倡发展文化、追求知识和真理,其文学创新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表达也为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范本,为近代欧洲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此外,《神曲》还为许多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1490—1497年,波提切利就曾在美第奇家族的委托下根据《神曲》创作绘画,这一系列作品如今收藏于德国柏林国立博物馆和梵蒂冈图书馆。1861年,法国版画家古斯塔夫·多雷创作的《神曲》插画一经出版,立即引起轰动,成为无数家庭的珍藏。

  “意大利语之父”

  除了作品本身高度的艺术性和人文主义价值,《神曲》另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特征是整部作品均由托斯卡纳方言写就,是但丁众多作品中在语言层面上最具有方言特点的作品。这是但丁极富开拓性的写作实践,对当时的作家群体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使得托斯卡纳方言成为现代意大利语的基础,对现代意大利语的形成和意大利国家语言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但丁“意大利语之父”的地位。

  虽被冠以“意大利语之父”的称谓,这并不意味着是但丁“发明”或“创造”了意大利语,他用于创作《神曲》及其他一系列作品的托斯卡纳方言已在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中世纪,教会为垄断知识和教义解释权,将规则复杂、学习掌握难度大的拉丁语作为官方语言,规定所有的官方文件、书籍文献均需使用拉丁语。这使得熟练掌握拉丁语成为开展学习研究活动的前提。而由于底层百姓终日为生计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掌握这门复杂的语言,导致他们几乎“目不识丁”,拉丁语彻底成为教会成员和精英阶层的语言。为便于进行交流沟通和开展生产生活,意大利各城邦的民众将拉丁语的规则进行了简化,并融入了各地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和发音规则,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方言,在客观上逐步完成了拉丁语向意大利民族语言演变的进程。

  托斯卡纳方言便是众多意大利方言中的一种,是但丁从小耳濡目染、深入骨髓的乡音。但丁并不接受当时流行的拉丁语优于地区方言的观点,他认为使用方言写作可以为没有受过教育、不懂拉丁语的平民提供知识和文化等精神食粮,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实践之路。实际上,但丁也并非第一个使用方言写作的人,在他之前意大利各城邦已经普遍出现使用当地方言写作的情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当时继承了普罗旺斯抒情诗传统的西西里诗派,其创作多使用西西里当地方言,这启发了众多托斯卡纳地区的诗人,很多人在但丁之前便已经开始使用托斯卡纳方言写作。

  但丁之所以能摘下皇冠上的明珠,被称作“意大利语之父”,还是归功于他的作品《神曲》。但丁在《神曲》中描写具体场景之细腻,勾勒人物形象之生动,映射社会现实之深刻,并能同时囊括过去与未来、宗教与世俗、美德与罪恶,其作品内容的丰富程度和思想深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为后来作家创作类似题材提供了经典的语料参考和语言塑造方法。《神曲》虽然形式上是一首长诗,其内核却是但丁对当时中世纪社会图景“百科全书”式的呈现,成为后来学者了解当时社会面貌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参考,极富研究价值。而这样一部使用托斯卡纳方言写就的著作不断被研究和流传的过程,就是托斯卡纳方言在意大利传播的过程。

  为了完成《神曲》的创作,但丁还对托斯卡纳方言的词汇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但丁在《神曲》中使用了在他的时代已经存在却几乎不再被使用的古老词汇,如“怜悯”“恩典”“壮丽”“善良”等,这些古老词汇在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低,几乎被人遗忘。但丁又通过借鉴法语和普罗旺斯方言等多种其他语言,将相关词汇引入自己的作品中,如“接近”“经常”“无聊”“希望”等。此外,但丁还自己造词,如在《神曲》第三部分中使用的“天顶”“星系”“九重天”,医学中的“凝固”“急性发热”,音乐领域中的“竖琴”等,都是但丁本人的“发明”。当无法从当下能接触到的语言中找到描述相应事物的词汇时,但丁便创造了它们,其中很多逐渐成为人们的惯用表达方式并沿用至今。语言学家图里奥·德·毛罗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但丁之前的相关文献中出现的词汇,约占现今意大利语基本词汇(约2000个单词)的62%,而到了十四世纪末,这一数字上升到84%,其中但丁的贡献首屈一指。除了词汇,但丁还在语言的语法结构领域作出了贡献。为了将人们口口相传的托斯卡纳方言转变为正规的书面语言,但丁在口语化的方言中加入了拉丁语的语法结构,使语言更加严谨规范,进一步提高了其研究价值。

  除了《神曲》,但丁还于1304年至1308年间用拉丁语写下了文艺理论著作《论俗语》,向当时的“知识阶层”宣扬自己的观点,其核心之一是强调方言作为文学语言的地位,阐明了方言的优越性,并提出了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但丁认为,方言不仅是一种自然的语言,而且具有高尚的特质,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媒介。但丁在《论俗语》中还探讨了语言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指出意大利领袖阶层缺乏向基层民众宣扬政治理念的有效方式,而方言作为当时意大利的主流语言,可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媒介。但丁的这些观点不仅对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欧洲文学语言的确立和民族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如他在自己另一部作品《飨宴》中预测的那样:方言将是新的太阳,会在拉丁语消失的地方升起,照亮身处黑暗中的人。

  可以说,现代意大利语能够从中世纪的托斯卡纳方言演变而来,但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他身后的众多优秀文学家,如彼得拉克和薄伽丘,将但丁的贡献不断巩固并发扬光大。如果没有但丁,意大利语可能不会是今天的模样,可能会变成以博洛尼亚、威内托、贝尔加莫甚至西西里方言为基础演变而来的语言,甚至是否能够形成统一的国家通用语言也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但丁之前,托斯卡纳方言是当时众多意大利语言中的一种,而在两个世纪后,它变成了意大利语。意大利早在1861年完成政治统一之前,就已经实现了语言和文学的统一。意大利语的形成与传播并未借助于枪和剑的征服,而是乘着文学的风飘向整个亚平宁。但丁,便是那只最初扇动翅膀的蝴蝶。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4日 13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