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10-22 03: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思践悟】

  作者:杜云(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强调“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为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具体部署。深化对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重要意义、内在机理的认识,积极探索其实践路径,对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重要意义

  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100多年前,马克思曾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成为一门科学。这个预言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必将互相交融、浑然一体、彼此协同,最终走向一体化,成为整体的科学。科技教育培养人认知自然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其根本精神在于求真;人文教育追求个人自我完善、实现价值理想,其根本精神在于求善和求美。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能有效激发教育改革创新活力,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必然举措和有效路径。

  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时代新人是全面发展的现代科技人才,是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尖端科学技术,并具有交叉学科视野、跨领域协作能力、拔尖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时代新人应富有中国文化底蕴、体现中国精神,坚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时代新人应兼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既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又富有人文精神。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针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育人,不断完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内在机理

  科技教育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二者的协同具有内在的合理性和可能性。科技教育主要教授科学知识、原理规律、技术手段等,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从科学技术的产生看,科学知识和技术是人创造的,带有人的主观性、目的性,本身渗透着人文精神;从科学技术的传播和使用看,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等都是具有职业操守的人,他们对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渗透着人文关怀;从科技知识的呈现形式看,科技知识以自然为对象,自然界的和谐和规律决定了科技知识中必然蕴含着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可见,自然界、科学技术和人文艺术本身具备内在的统一性。

  人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理念和方式方法,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有利于改进科技教育的方法和成效。人文教育传授人文知识与人文方法,培养人文精神,其目的是探索人的本质,追寻人生方向,追求美好生活。好的人文教育能够帮助人建构精神家园、形塑美丽的心灵世界。从价值导向看,人文精神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亦是现代科技教育中需要继续发掘和凸显的内容,二者协同可以充分提升科技教育的人文性,使之更加符合求真的理念。从职业伦理看,人文精神中富含的道德情操、礼仪规范等内容,有利于提升科技教育的社会责任感,使之更加符合求善的理念。从审美意识看,人文精神中对美和艺术的追求,有利于提升科技教育的艺术品质,使之更加符合求美的理念。从创新精神看,中华文明自古倡导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追求,有利于为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实践路径

  坚持党的领导,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政治保障。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部署,是一体化的系统工程。当前高校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必须建构由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相关部门之间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校党委要抓好政治领导,确保全校一盘棋,自上而下贯彻好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育人战略;加强思想领导,确保全校各机关部处都能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统一协同育人的思想认识。

  培育师资队伍,提升协同素质,建强协同主体。教师是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实施主体。高校应围绕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育人的理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一支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兼备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一是大力引进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基于协同育人理念,制定和调整师资招聘政策,大力引进具有文、理、工跨学科背景的综合人才;还要秉持“大思政课”育人理念,扩大和丰富师资来源,吸纳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社会各界优秀人士等参与育人过程,形成育人合力。二是强化对现有师资的协同素质培养。组织跨学科教研活动,促使教师走近和走进不同学科,树立跨学科协同意识,自觉学习和提升自身素养。通过组建跨学科科研和教研团队,促使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协同育人,并不断反思、总结和优化协同的方式、方法、路径和方案。

  深化专业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优化协同载体。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学科专业是基础,课程是载体。课程不仅是科技知识传承与积累、实践技能培养与提升的载体,也是价值观的引导与形塑、道德人格完善的载体,是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基本载体。一是深化高校学科专业体系改革。体现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理念,不断推动专业升级和迭代,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奠定基础。二是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开设涵盖科技和人文的跨学科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交叉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应从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角度,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三是强化实践活动。秉持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培育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2日 0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