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赵秋丽 李志臣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艳
秋意渐浓,阳光照耀下的尼山愈发秀美,孔子湖波光粼粼。走进山环水抱中的山东济宁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一座座古朴庭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种满绿植,村民有说有笑,尽显勃勃生机。
鲁源新村村民住上联排别墅。杨国庆摄/光明图片
原鲁源村位于鲁水源头,是千年古村,也是孔子的诞生地,南依孔子湖、北靠尼山。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这里一度成为“穷乡僻壤”的代名词。从“落后村”到“明星村”,鲁源新村因何发生蝶变?
“是文化的力量,让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端上了‘文化碗’,吃上了‘旅游饭’。”尼山镇党委委员、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给出了答案。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位于尼山镇的夫子洞和尼山孔庙就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但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当时很少有人在周边停留。刘承彪说,直到被称为曲阜“新三孔”之一的尼山圣境开园,周边老村集中搬迁至鲁源新村,村民住进联排别墅,生活开始发生变化。
如今,这个昔日的偏远小山村,借助孔子出生地、儒家文化发源地的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振兴动能,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体验孔子家乡的文化魅力和儒韵民风。
鲁源新村旅游持续升温,村里发展起民宿经济。杨国庆摄/光明图片
伴随着尼山圣境推出夜游项目和乡村旅游持续升温,越来越多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发展民宿经济。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了“民宿联盟”,制定行业章程和管理细则,引导民宿运营管理向专业化、规范化转型。
村民颜俊于2020年开办民宿“鲁源印象”,平均每年收入约8万元。“今年国庆假期的客房早就全部预约满了。”颜俊高兴地说,这是旅游旺季的常态。
像颜俊这样吃上“旅游饭”的村民,在鲁源新村还有很多。目前,全村民宿数量达180余家,直接带动村民就业300余人,平均每户民宿年收入5万元以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待客之道,更为这里的民宿增加了“印象分”。
刘承彪告诉记者,鲁源新村坚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寻找乡村治理“灵感”,逐步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村民日子越来越红火。
“入目皆经典,步步皆风雅。”从鲁源新村入口处拾级而上,一条隽永古雅的儒学美德示范街映入眼帘。记者看到,这条街区以“流淌的经典”为主题,两侧是30根以书卷卷轴加古琴琴弦造型的竖柱,中间似一条流动的文字长河,展示着传统文化经典名句。
鲁源新村志愿者徐慧告诉记者,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里对所有门店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提供文化展示体验、传统美食品尝、文创产品销售等服务,真正实现“可参观、可体验、可携带”。
“这是‘孔子茶文化体验中心’,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茶文化,还可以体验桑皮纸制作、拓片制作等非遗项目。左边这是‘孔府菜’馆,供游客用餐。这是‘徐弓坊’,能体验投壶射箭,这个‘文明礼堂’能体验中式婚礼,‘汉风艺术’是村民制作弦丝画的地方……”刘承彪边走边向记者介绍。
儒学美德示范街上游客络绎不绝,文化广场上孩童嬉戏玩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书声琅琅。靠着文化,村民鼓了钱袋,富了脑袋。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9月7日,鲁源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以“白露起秋意浓”为主题的古诗词比赛,吸引村里2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孩子们朗诵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古诗词,参与“趣味知识竞答”,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鲁源新村,这样的文化活动屡见不鲜:“巧手做香囊”“婆媳互夸会”“粽享端午”等创意活动接连不断,戏曲演出、论语诵读、非遗展示、礼仪培训、国风广场舞等文化活动轮番上演,“乐和饺子宴”等“百姓儒学节”活动让村民们邻里一家亲。
曲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景亮说,近年来,曲阜充分挖掘和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推出“和为贵”基层调解模式、“百姓儒学”工程、“爱诚孝仁”四德建设等社会治理品牌,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善行义举四德榜”等评选活动,实现了全市各村居全覆盖。
为进一步实现文化兴村、以文化人,鲁源新村依托儒家文化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探索“文明礼堂”建设路径,打造“儒韵尼山”移风易俗品牌,创建“幸福食堂+老年公寓”乡村互助养老模式,实施“鲁源有礼”“读书分享”“守望诚信”“广场有约”等志愿服务项目,化育出人人崇德向善的村风民风。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0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