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海峡聚焦】
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
“《牡丹亭》是歌颂青春、爱情、生命的戏,用青春的演员号召青春的观众,延续昆曲的青春生命,这便是青春版《牡丹亭》。”由台湾作家白先勇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共同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近日再次走进北京大学。
2004年,这部凝结了两岸文化戏曲精英心血的昆曲经典剧目在台北首演,一年后便走进北大。此后,青春版《牡丹亭》多次在燕园上演。今年是青春版《牡丹亭》首演二十周年,该戏当年原班人马再聚北大,受到师生热烈欢迎。相关信息发布后,3天庆演近6000张门票随即售空。
除了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周年庆演,北大还组织了系列主题讲座、青春版《牡丹亭》进高校工作座谈会、牡丹还魂——2024北京大学青春版《牡丹亭》视觉艺术展,旨在进一步推动弘扬昆曲这一中华艺术文化瑰宝,让更多两岸年轻人领略昆曲之美。
“以最美的形式表现中国人最深的感情”
月色如银,人潮涌动。9月14日晚,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周年庆演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火热拉开帷幕。校园里,道路两侧灯杆上的粉色系海报,映衬着男女主角明艳俊美的面庞,仿佛在轻吟低诉那段超越生死的凄美爱情故事。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上,十余张精美的青春版《牡丹亭》大幅剧照一字排开,引人流连驻足。
9月14日,演员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演出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新华社发
《牡丹亭》出自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之手,原作共55折,讲述名门闺秀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而深,并最终超越生死,与书生柳梦梅结成连理的故事。青春版《牡丹亭》将原著浓缩成27折,分上、中、下三本,从“梦中情”的朦胧绮丽,过渡到“人鬼情”的浪漫奇幻,抵达“人间情”的温馨真挚,将杜丽娘和柳梦梅最经典的戏份无缝衔接,浓缩了《牡丹亭》的“美”。
9月14日至16日,连续三天每晚三个小时,演出场场座无虚席。舞台上,当年20来岁的青涩演员已经成长为苏州昆剧院“扬”字辈骨干,演技越发成熟精湛。光影流转、水袖翻飞,清丽婉转的声腔、盈盈袅袅的身姿和细致打磨的唱词,完美再现《牡丹亭》的迷人风采,赢得观众热烈掌声和阵阵喝彩。
“青春版《牡丹亭》曲美、景美、人美,我尤其喜爱《离魂》一出。我们从演出中感受到了昆曲之美,也想将这份热爱传递下去。”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曾赖碧得知演出消息后,第一时间买票前来观演。演出谢幕时,白先勇先生激动地宣布,此次演出是第519场,累计观众已近100万人次。“白先生在舞台上传递出来的这种对昆曲的热爱、对推广昆曲的执着,是青春版《牡丹亭》最为动人的地方。”曾赖碧说。
《牡丹亭》讲述了名门闺秀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图为饰演杜丽娘的演员沈丰英(左)与饰演柳梦梅的俞玖林在演出中。新华社发
作为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白先勇认为,昆曲以最美的形式表现中国人最深的感情。因不忍见昆曲“式微”,他决心“做一出戏”以传承经典。“我们尊重传统但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昆曲的四功五法,比如念、唱、做、打,我们谨守传统,但剧本改编、服装、舞美、灯光,则往现代舞台美学方向调整。青春版《牡丹亭》服装雅致亮丽,满堂生辉,就是这出戏的一大亮点。”说到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总是如数家珍、满腔热忱。
二十年时光荏苒,青春版《牡丹亭》为越来越多观众所赏识,尤其在年轻人中引发“昆曲热”。“看到学生们认真投入的观演状态,很感动。”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院长张威感慨。
高校巡演是这部戏最大的亮点
“二十年间,青春版《牡丹亭》的观众,75%是青年观众,创下海内外40余所高校演出超百场、四川大学单场7000人次的观演纪录。‘校园行’是这部戏最大的亮点。”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林琳介绍,如今青春版《牡丹亭》的观演主力军除了当代青年外,一批批曾在学生时代观看过该剧的人,又带着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重返剧院追忆青春,形成新的观演人群,实现了戏曲在观演人群中的传承。
“青春版《牡丹亭》最重要的目标人群是大学生,通过‘校园行’培养了大批学生观众。”白先勇认为,要进一步让昆曲在校园里扎根,长期培养学生观众,还必须得在大学里开设昆曲课,有计划地熏陶青年学子,启发他们对昆曲的兴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外,精美的青春版《牡丹亭》大幅剧照引人流连驻足。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摄/光明图片
于是,2009年白先勇与北大教授叶朗创立了“北大昆曲传承计划”,2010年在北大开设公选课《经典昆曲欣赏》,邀请来自海内外的昆曲艺术家和知名学者,以名家授课、案头与场上相结合的形式,带领学生领略昆曲之美。此后,苏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全国多地高校也开设了昆曲讲座课程或设立昆曲通识课。
在白先勇看来,让学生亲身参与表演昆曲也很重要。2018年,以北大学生为主体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展开巡演,足迹遍布两岸及香港。“台上的学生演员是那么年轻,他们身上洋溢出来的青春活力感染了所有的观众,他们也许青涩,唱腔台步有时也许还不到位,但这无伤大雅,他们在台上演得如此认真、士气高昂,把汤显祖的爱情神话演绎得纯真唯美。这是学生演员最动人的地方。”观看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白先勇深为感动。
听闻青春版《牡丹亭》重返北大,多位当年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的参演者如约而至。曾扮演杜丽娘的杨越溪说:“我们的校园版演出虽已告一段落,伙伴们分散在世界各地,昆曲的种子却在各领域生根发芽。相信在不久后,昆曲之花将在更多行业和代际中盛放。”
两岸携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昆曲是我们民族的瑰宝,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白先勇自称是“昆曲义工”,他在前面摇旗呐喊,身后是两岸优秀昆曲人才及众多学者、业界人士的齐心协力。
“演员、乐师来自大陆,编剧和服装、灯光、舞美设计等人才来自台湾,两岸取长补短,每个人的专业贡献通通到位。一流的人才,才能够产生一流的艺术作品。”他认为,青春版《牡丹亭》是两岸文化交流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据林琳介绍,今年3月,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马重返台湾,在台北、高雄、新竹等地展开巡演,反响热烈。早在2月,多场演出票便已售罄。台湾观众纷纷表示“被深深震撼”,感受到了传统戏曲的极致之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正如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所说,两岸创作表演者在二十年后再次回到首演地开启庆演,是久别重逢,也是众望所归,获得台湾观众、剧迷的喜爱和欢迎。
此次北大庆演前夕,白先勇以“青春版《牡丹亭》‘西游记’”为主题,讲述了青春版《牡丹亭》赴欧美演出引起轰动的故事,言语间饱含激情。截至目前,青春版《牡丹亭》已在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演出50余场,海外观众也是赞不绝口。看到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在异国舞台大放光芒,许多华裔观众激动得热泪盈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以此次庆演为开篇,北大推出了‘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将开展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活动。”北大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说。
专家们表示,青春版《牡丹亭》既是两岸携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例,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范例。在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俊看来,青春版《牡丹亭》可以作为促进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抓手,同时也可发挥其品牌作用,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26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