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96】张掖,真正张开了臂膊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96】张掖,真正张开了臂膊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9-25 04: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96】 

  光明日报记者 贾月洋 韩寒 宋喜群

  翻开史册,张掖可谓威风八面。古人笔下的张掖:“居夷汉之要冲,扼河西之咽喉,金城之汤池。”

  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为加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在公元前111年,汉朝设立张掖郡。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96】张掖,真正张开了臂膊

黑河风光。李自海摄/张掖市委宣传部供图

  《汉书》这样诠释“张掖”地名的深意:“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这座城池,承载着汉朝定边安邦的宏愿,也见证了古代中原与西域交流融通的进程。

  汉朝不仅在此筑起要塞和长城,还迁来民众数十万进行大规模屯田生产。《史记》记载,汉宣帝时,河西走廊已是“人民炽盛”“牛马布野”“谷稼殷积”。

  1400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张掖再次热闹非凡:刚刚在青海取得军事胜利的隋炀帝踌躇满志,率领文武百官、后宫嫔妃,浩浩荡荡驻跸张掖,西域27国使臣纷纷前来朝觐……

  此后历朝历代,张掖均为多民族聚居繁衍的西北重镇,东西商贸往来络绎不绝,“土沃物繁而人富乐”,有“金张掖”之称。

  久远的历史,给张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

  险不过硖口关隘!起伏的祁连山下,壕堑状的汉长城与夯土墙的明长城蜿蜒逶迤、相伴百里。

  美不过山丹马场!水草丰茂的无垠草原上,万千骏马奋蹄扬鬃、纵横驰骋。马场首任“场长”,就是霍去病!

  奇不过马蹄寺石窟群!石崖绵亘、洞窟深邃,造像500多身、壁画1200多平方米、浮雕舍利塔460余尊,见证1600余载历史沧桑。

  …………

  不过到了近代,张掖却一天一天衰落了。1936年1月初,著名报人范长江曾到甘肃省张掖市考察。他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描写了当时看到的张掖市容:“商店很少开门,宽宽的马路上面却没有多少商业的来往”“记者在张掖所得的第一印象,是没有裤子穿的朋友太多了!十四五岁以下的小孩,十之七八没有裤子……他们的上身披着百孔千疮的破衣”。

  范长江将人民流离失所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农民在这种毫无希望的高度剥削情况下面,除了……苟安岁月而外,还有什么力量可以叫他们兴奋的从事工作?”

  “张掖的衰落,除了那个年代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与张掖的交通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河西走廊的地形总体偏狭长,地质复杂,风沙还多。不管是修路还是行路,这臂掖,都不好张……”张掖市文联名誉主席、《张掖传》第一作者陈玉福告诉记者。

  那么,今天的张掖情况又如何?记者效法范长江也来了一次实地探访。

  “就交通情况看,甘肃今天是‘通江达海向世界’,与中欧、中亚、南亚都有立体交通网,还有‘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张掖在其中,可是重要节点!而高速公路更是早已县县通。”张掖市文旅局工作人员任志玲给了解答。

  “随着对外交通全面升级,旅游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仅2023年,张掖市接待旅客达3910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1亿多元。”任志玲话里透着自豪。

  更加通达,带来的是更加蓬勃、更加美好。这是记者这趟采访的最深切感受。

  走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松木滩村,阵阵诱人的香气从烧烤营地飘出。

  “快来尝尝!酥油奶茶、烧壳子、手抓羊肉、菌菇土鸡汤……各族美食,应有尽有。”营地餐饮负责人祁雪峰正满面笑容地招揽生意。

  不远处的小广场上,不同民族的群众一起载歌载舞。顶杠子、拉爬牛、碾青稞、捻毛线、打酥油……一项项民俗文化活动,引得游客纷纷参与。

  “在我们村,各族群众和睦相处,牧家乐越办越红火。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多万元,今年预计翻一番!”松木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安玉军说。

  在育种大县临泽县,平川镇村民杨爱红正为自家制种玉米去雄。16亩制种玉米,每年能给她带来6万多元毛收入。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作物,制种玉米可分为授粉的父本和接受花粉的母本。去雄,就是拔除母本的雄穗,让母本完全接受父本的花粉,保证玉米种子纯度。”在田边指导杨爱红的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技术员李勇向记者解释,“这里的村民,在全国玉米制种行业中,都是数得着的行家里手!个个手法精准、效率极高,这可是张掖制种玉米成功的关键。当然,临泽能育出‘金种子’,也离不开科学加持,当地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无人机巡田、田间人员地面抽检等手段,构建起一张立体的监管网络,为每一粒玉米种子装上科技‘芯’。”

  “张掖玉米供种量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50%左右。全国玉米主产区,无论是东北还是西南、黄河流域还是淮河流域,每播下的两粒种子中,就有一粒来自‘金张掖’!”李勇如数家珍。

  “浪涌如山,波翻若岭”“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这是《西游记》中对流沙河的描述。流沙河的原型是黑河。黑河是张掖的母亲河。

  沿黑河行走,秋阳下,河水波澜不惊,犹如一条碧绿的丝绸;岸畔的草滩上,牛羊悠闲地低头吃草;远处,玉米、谷子、油葵,以及叶片已经泛黄的胡杨,共同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

  张掖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薛飞告诉记者:“居延海的面积,今年又有所扩大。”

  黑河最终注入居延海。居延海,汉代就开始屯垦,是中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史载霍去病“入居延收河西”。然而,由于历代兵燹和疏于治理,至新中国成立前,已几近干涸。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黑河调水”。这一调,就是20多年!居延海越“长”越大,芦苇越来越茂,水鸟越聚越多……

  “这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例证!”薛飞给出结论。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96】张掖,真正张开了臂膊

扫码看视频 领略“金张掖”的通达与美好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25日 0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