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成妍
从2018年开始,以一年一更新的频率,先后推出七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方案,迭代实施1101项改革举措……近年来,上海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持续深化对标改革,优化为企服务。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就像是空气和水,不断滋养着企业发展的“生命树”,有力促进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上海各区各展所长,挖潜增效,各具特色亮点。其中,普陀区盘点区域资源,提出“人靠谱,事办妥”这一接地气的表述,以此锻造作风精神,塑造城区形象,做实做强街镇基础,生动诠释“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
如今,“人靠谱,事办妥”已超越最初营商环境范畴,成长为区域整体形象的金字招牌。围绕这一品牌,普陀区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子项目、子品牌。“人人靠谱、事事靠谱、处处靠谱”,普陀正尝试,通过认真做一件事,去解答更多的事。
俯瞰位于上海普陀的真如城市副中心。资料图片
人人靠谱:干部队伍更过硬
曾经,在上海中心城区中,普陀区并不是经济发展显示度很高的区域。而就在这片资源禀赋优势并不明显的城区,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敢闯敢干、敢于创新的民营企业家,吸引了360华东大安全总部、京东上海中心、哪吒汽车等一批高能级项目落地。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武宁创新共同体等科创平台引领带动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同向发力,营造更富活力的创新生态。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做优营商服务,离不开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普陀区努力让“人靠谱,事办妥”,提出“以四到四办换四心”,营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四到”,即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面面俱到。“四办”,即该办的事坚决办,决不能拖;能办的事马上办,决不能等;难办的事设法办,决不能放;合办的事协作办,决不能推。换来“四心”,让企业和群众等办事更省心、发展更顺心、生活更舒心、扎根更安心。
吕欣是普陀区长风生态商务区招商团队中的一员,尽管他对产业政策一清二楚,对自己服务的企业也了如指掌,但他仍表示“申请产业政策并不是简单的‘政策投喂’,而是一对一辅导和‘定制服务’,工作量很大,对‘业务内功’的要求也高”。
为此,吕欣分门别类组织多场科技金融类、生命健康等专项政策宣讲,邀请专业人士现场讲解,主动联络区投促办、区发改委、区商务委等部门,一起上门与企业对接沟通。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新引进重点企业在落户时就享受到产业扶持政策,不少园区“老朋友”享用到个性化政策。
普陀区“中华武数”科创集市上,展位工作人员在向观众展示机器人。资料图片
“要把靠谱这件事做好,必须勤修内功,做得专业,才能提供好服务。”吕欣感到,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为磨砺好“店小二”们的内功,普陀区定期开展招商引资专题培训,以实际案例切入,开展实操培训。有了懂产业、通政策、精服务的招商能手,下一步便是将“店小二”们的“金牌服务”送进街镇、园区和企业。普陀区建立由区领导挂帅联系服务区重点企业及产业、部门、街镇、地区投促中心牵头服务重点企业等联系服务机制,确保对企业每一句问询都有回音。
在普陀区石泉路街道,记者来到品尊国际商务楼采访。这幢楼新近迈入“亿元楼”行列,随着入驻企业增多,联系服务企业的机制正不断完善。品尊国际楼宇党委书记朱慧瑛表示,企业服务专员走访发现,楼宇白领和新业态群体“早餐难”问题突出。于是,一场“楼委会”扩大会召开,邀请部分员工代表和辖区内新业态代表共同讨论,随后将“用餐行动”纳入“楼委会”的楼宇治理项目,作为楼宇实事促成落实。通过多方协调,一个全新的“靠谱”早餐亭在楼下亮相,上班族可以在这里买到实惠方便的早餐。
据了解,普陀区还创新推出了领导干部“陪办帮办”、政府“网办季”、政企沟通“早餐会”等机制,政府透明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市、区)政府前列。
事事靠谱:干事创业更安心
在普陀区政务服务中心,有一个名为“办不成事”的接待窗口。这是专为企业和群众“疑难杂”问题开辟的“特需”窗口。普陀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组长许玉昆说,这个窗口设立至今,接待总数100余件,解决率100%。
市民在普陀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咨询。资料图片
除了在上海各区中首创开设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普陀区在深化服务改革和政策突破上也大胆尝试,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回应各类企业成长中的诉求、助推企业发展中的项目,让企业家们干事创业更安心。
比如,普陀区规划资源局通过长寿“24街坊”地块项目,在上海率先试点全程网办“交地即交证”服务。各下属部门紧密配合,通过跨前服务、线上帮办,将相关工作周期从一周压缩到一天。最终,项目主体上海弘澳置业有限公司在材料“零提交”、办理“零跑动”的情况下,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书。
“这次交地即交证,为项目早拿证、早融资、早开工争取了黄金时间。”上海弘澳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雪峰表示。
除了为企业提供好政务服务“规定动作”,普陀在“自选动作”上也推陈出新,为企服务不断靠前,为市场主体提供从准入到成长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做“牵线红娘”、提供“千企千面”服务、开具《企业健康体检报告》……在普陀区定期举办的科创集市上,区内企业蓝鸟科技通过这一平台“牵线”,得到3500万元的授信额度批复,及时解决企业研发成本上升及业务拓展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普陀区正举全区之力推进几大科创平台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焦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
2023年4月,武宁创新共同体成立,把武宁路沿线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创新平台等各类创新主体凝聚起来,推动“政产学研用”全链条协同发展。“政府出面牵线搭桥,为武宁创新共同体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希望能够助力科技创新的‘前后端’成为产业合作的‘上下游’。”普陀区科委主任李文波介绍,同时,通过出台专项政策、成立“半马苏河”科创基金等方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4年7月,普陀区发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推出六大方面27项举措。此外,普陀区还上线全市首个“区级线上解纷平台”,市民只需扫描“靠谱解纷码”即可轻松办理纠纷登记业务,探索从“一家所”(司法所)到“一张码”(解纷码)的解决纠纷新模式。
“优化营商环境的背后,是牢固树立整体政府的理念,是进一步增强‘用户意识’,立足于社会看得懂、企业有感受,让营商环境‘软实力’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说。
处处靠谱:发展成果更惠民
大小企业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安下心”。让企业安心扎根,让员工安居乐业,需要的是更惠民的发展成果。
2024年2月,上海文化人才之家普陀中岚居项目投入使用,80位青年文化人才喜迁新居。“搬过几次家,这个是最满意的。”今年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李晔来到上海的第四个年头,其间辗转了三个区,这一次,她选择在普陀“安居”。
为实现人才与城区发展的“双向奔赴”,为更多人提供可负担的租住选择,吸引更多人结缘普陀,普陀区进行了不少探索。例如,位于武威东路的全国首个外卖骑手星级公寓,拥有窗明几净的房间,租金低廉,让城市建设者的“安居梦”照进现实。
对于初到大城市的青年而言,寻觅一处落脚地不算难,但要集居住舒适、租金适宜、通勤便利、配套完善这些优势于一体,可能不太容易。除了对室内装修赞不绝口,更让李晔满意的是社区周边成熟便利的生活圈,“平时喜欢出门逛吃,这边离我常去的长寿路很近,既方便生活,也极具烟火气”。
李晔提到的便捷体验,可以用“15分钟社区生活圈”来描述。在这个圈内,15分钟不只是“时间刻度”,更是社区生活的“幸福刻度”,居民身边的大事小情,能够在以15分钟路程为半径画出的一个个“圈”里得到解决。记者了解到,普陀区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破解“老小旧远”民生痛点,办好民生实事。在便民服务方面,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服务,建成31个网格化管理服务片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截至2024年9月初,普陀区已启动112个生活圈项目,其中有为大型社区配套的宜川路街道1690党群服务中心,有为老示范服务的甘泉路街道章家巷综合改造项目,有长征镇百达社区共享花园……普陀区构建起“心心相印、圈圈生动”的美好格局。
一个个“圈”重重叠叠,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一个个“圈”也共同勾连起充满活力的“半马苏河”,汇聚文旅体育、民生休闲、创新创业等众多资源,让人与城的联结更加紧密。
姜冬冬告诉记者,普陀境内苏州河岸线总长21公里,恰好是半程马拉松的长度,称为“半马苏河”,这是普陀的宝贵资源。普陀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打造“半马苏河·七彩秀带”为抓手,统筹做好城区建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工作,更好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如今,“半马苏河”文化旅游节、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等一系列高水平活动、赛事竞相举办,成就了许许多多人才在这里扎根成长的“小确幸”,也成为普陀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上海城市空间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12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