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塑造人物比展示技巧更重要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塑造人物比展示技巧更重要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9-11 04: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舞台艺术众家议】

  作者:山翀(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舞剧创作中,并不是技术难度越大、技巧越高超,就代表一部作品越成功。舞剧的核心在于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讲故事,用细腻的情感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唯有将技术技巧融入情感表达,才能把人物角色自然呈现出来。

  近年来,国内舞剧艺术蓬勃发展,优秀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作品不仅展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丰富了舞台艺术的审美样式,还因多样的题材和主题,在舞台上留下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成为观众心中对一部部舞剧的“标记物”。

  在所有的戏剧形式中,塑造人物都是演员表演的重中之重,舞剧亦是如此。一部舞剧作品,前期的创作构思最终要通过舞者的表演呈现在舞台上,舞者对角色的把握是否准确,运用舞蹈语汇能将人物的个性展现出几分,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一部舞剧的观感。与其他戏剧形式不同的是,舞剧没有台词,舞剧演员可能会倾向于通过展示高难度的技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因此表演更容易陷入炫技中。然而并不是技术难度越大、技巧越高超,就代表一部舞剧越成功。舞剧的核心在于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来讲故事,舞者要用细腻的情感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说,舞剧中塑造人物比展示技巧更重要,唯有将技术技巧融入情感表达,才能把人物角色自然呈现出来。

  舞剧中,如果技巧展示成为表演的重点,而忽略了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就是本末倒置;高超的技巧如果不符合逻辑,也会令台下观众感到不舒服,甚至出戏。舞台上,舞者首先要考虑的应是自己是否处在人物应有的状态之中,其次是如何用技术辅助将人物状态表演得更加到位。当舞者的表演“润物无声”地带动观众的情绪跟着人物的情感一同起伏变化,沉浸在故事中的观众并不会刻意注意到舞者的技术动作,这是舞剧表演的更高境界。

  塑造舞剧人物,首先要找准人物的底色。人物是多向的、立体的,需要舞者以肢体和情感为笔墨,一笔一画、一点一滴地去描绘。从人物底色设置一点点向外散发,才能塑造出一个立体、丰满、有生命力的形象。作为文学经典中的人物,林黛玉的形象虽表面弱柳扶风,内心却是清高孤傲,甚至有决绝的一面。那么在舞剧《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塑造就不能离开这样的底色。无论是海棠诗社集会时,她将一条腿高高抬起,手中举着写有自己所作诗句的折扇的亮相;还是宝黛钗三人舞中,黛玉轻柔的一个转身,前去分开宝玉牵着宝钗的手时微微一笑,都在讲述着黛玉的小心思,是由她的人物底色生发出来的演绎。

  不同人物的底色不同,他们的舞台形象也是千差万别的。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和舞剧《英雄儿女》中,我分别扮演了“红军女卫生员”和“王芳”两个角色。虽然,她们的舞台形象都是扎着两根麻花辫的女战士,但对这两个人物的演绎却不尽相同。女卫生员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红军长征,那是人民军队建军史上最艰难、最困苦的一段时期。陷入沼泽,在淤泥即将没过头顶的那一刻,她拼尽全力将急救包递给战友。作品要通过她来展现长征的艰苦卓绝,那么她在舞台上的步履就更沉重、更谨慎。而王芳是文工团团员,同时也是一名战士。她是用文艺的力量去鼓舞战士们的斗志,所以她的舞蹈动作会更加轻盈,更能体现出少女的开朗与纯真。

  想要找准人物底色,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功课。我下的是笨功夫,往往从接到角色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揣摩人物。在今年首演的新编舞剧《雷雨》中,我饰演鲁侍萍一角。以往的同名话剧以及影视作品大多会着重刻画繁漪,鲁侍萍是一个很少被浓墨重彩演绎的女性角色。走到舞台中心的鲁侍萍应是什么样的?我回到了曹禺的原版剧本中,看了话剧、影视剧等不同体裁、多个版本的《雷雨》,从中寻找对鲁侍萍形象的认知:她是《雷雨》中人生最有波澜、内心最为丰富的女性。她有爱有恨,有不甘心,又不得不认命,而她所有情感的表达又是隐忍的。因此,舞剧中鲁侍萍的动作始终是收敛着的。30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遇,在他们的双人舞中,表现鲁侍萍挣脱周朴园的控制时,她的暴发也必须是收着的:面对周朴园的压迫,她并不是一把推开,而是从周朴园的身下钻出来。这些动作都是从鲁侍萍的性格、人生经历中提炼而来。可以说,前期围绕塑造人物所做的功课全部都将汇聚到舞台的表演里,这是一个从一到十的过程,没有钻研的积淀就没有舞台上的最终呈现。

  把人物演活,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走进生活。2015年,在排练红色舞剧《吕梁英雄传》前,我仔细阅读了《吕梁英雄传》这本书,并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和主创一同走进吕梁大山,更加真实地去感受书中所描述的吕梁精神和英雄事迹。在这一方百姓中孕育的顽强生命力令我震撼,我将这种体会化用在对抗日英雄吴秀英形象的塑造上,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走进生活绝不仅仅是为了排演某一部剧去了解某处的风土人情,而是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敏感,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我随文艺志愿服务队在基层演出时,常常是没有舞台,观众就围着我们看表演。他们的真实生活,质朴话语,甚至是与我接触时的一个眼神,都是创作的源泉。2014年冬天,我随一支8人的文艺志愿者小分队来到新疆塔城边境线上的一个“夫妻哨所”。哨所条件简陋,这对夫妻每天早一次、晚一次在边境线上巡逻,一走就是9年多。当看到那位妻子粗糙、黝黑的双手时,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他们更能诠释英雄精神——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他们是最值得歌颂的人。

  塑造好每一个舞台角色,对于舞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身体会老去,技术会被超越,但是舞者用身体塑造的人物会永远活在舞台上,通过人物传递的思想和价值会永远留在观众的记忆中。

  (光明日报记者李笑萌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11日 1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