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新中国成立75周年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新中国成立75周年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9-10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步履铿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引领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大国阔步迈向教育强国。

  立框架: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曾几何时,得到优质的教育、照亮学生成才的梦想,是这里最深切的期盼。

  2019年,在上海市援助下,专为解决农牧区孩子“上好学”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正式开学。绿意葱茏的校园环境、设施完善的学生宿舍、数字化的智能教室……这里,是果洛藏族自治州孩子们在西宁的家,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地方。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考察,第一站走进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看望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对同学们说:“从牧区来到这里,生活习惯会有一些改变,但你们的人生会有更多的机会。”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口中80%为文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0.26%。文化水平过低,成为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阻碍。

  经过75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有2.91亿学历教育在校生,专任教师1891.8万人。

  既有量的提升,也有质的飞跃。我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已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全面构建。

  2024年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和初中启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新教材选材更加丰富,编排更加科学,育人导向更加鲜明。

  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不仅进教材、进课堂,而且进头脑;到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爱劳动、会劳动逐步成为校园新风尚;再到持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美育浸润计划、青少年读书行动等……如今,教育不再是一“智”独秀,德智体美劳全面协同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伴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变得更加广阔。

  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等五方面重点工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国坚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不同禀赋、不同发展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多样化成才。

  走过75年峥嵘岁月,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教育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补短板: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

  今年7月1日,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也同步开通了热线电话,为大学新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提供资助政策咨询与帮助。

  自2005年首次开通以来,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已连续开通20年。

  今天,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年资助人次达到1.6亿,全面实现应助尽助。

  从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全覆盖并日益健全,到“特岗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补充优质师资;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多年不低于4%,到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随着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

  全力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保持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巩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师计划”每年为全国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1万名左右本科层次师范生。义务教育教师实现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教师待遇持续改善,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更加浓厚。

  满足人民“上好学”需求——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推进多样化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新格局正在构建。

  全力破解急难愁盼问题——

  直面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我国积极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推进“双减”工作、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取得明显进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的比例超过95%,义务教育进入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阶段。

  助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途,需要无数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今年春天,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相关工作结果,调整幅度为历年来最大,高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契合。

  75年来,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我国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任务更加充分彰显。

  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北斗组网……一项项大国工程都与高校提供的关键技术密不可分。

  高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校牵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别占总数的75.5%、75.6%、56.5%。

  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我国启动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持续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涌现。

  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建立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体制机制,促进形成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学校、学科、专业布局。

  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我国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正加速实现。

  中国教育“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经过75年的努力,更全方位、更多层次、更宽领域、更加主动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格局正加快形成,教育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人中有8人是文盲,到202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从198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14.7万人,到2022年突破千万人;从1949年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仅30万人,到如今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名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75载耕耘,教育结出硕果。站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起点,教育正在不断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施雨岑、徐壮、王鹏)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10日 01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