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观舞剧《天工开物》有感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观舞剧《天工开物》有感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9-04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陈新(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看完陆川编剧并任总导演的最新舞剧《天工开物》,“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的感受扑面而来。无论是舞台上呈现的舞美、音乐、服装;还是剧作所蕴含的意境、内涵、品格、思想,皆可圈可点。

  《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国人中知此书名者众,但知其内容,以及内容之外的故事和影响力者,或许并不多。该书漂洋过海流传世界,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是第一部系统、全面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科学技术的著作,不仅深深地影响并促进了世界科学的发展,还被誉为“十七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农业手工业百科全书”,达尔文、李约瑟为之惊叹,宋应星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狄德罗”。

  宋应星虽是明朝人,但其思想却具有现代性,他在《天工开物》中强调了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思想。

  要将一部完全没有故事情节形似说明书的科技著作制作成舞剧,难度很大。舞剧《天工开物》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大幕拉开,《乃粒》篇章呈现。自古至今,“烝民乃粒”,乃粒,即百姓以谷物为食的意思。

  “上古神农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这是《天工开物》著作中之《乃粒》篇的语句。舞剧中没有半字旁白,但是舞者灵动的舞姿却将《乃粒》的稼穑场景表达出来,也表现了农人耕种之不易,观众情感的闸门也随之被打开。

  而在全剧的《乃服》(纺织)、《彰施》(染色)篇章中,水雾迷离,音乐绕梁,和风习习,采桑女、织女、染工又相继出现在舞台上:他们或柔荑轻捻、摇曳身姿;或机杼唧唧,汗水滴答;或布帛当舞,色漫乾坤……舞台上流光叠影,让观众有沉浸之感。

  《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铸》(冶炼铸造)、《舟车》(车船制造)……随着《天工开物》著作中的篇章一一在舞台上展现,抒情的氛围也随之达到高潮。

  尽管《天工开物》书中无故事无情节,但舞剧《天工开物》却有剧情有故事,作者宋应星的生活、思想、情感,和他有关的家国故事……都在剧中一一得到展现。这种呈现并非简单的线性展开,而是以时空交错的形式构建出的复线叙事,令友情、亲情、爱国之情随着剧情发展自然流淌而出。

  一如陆川导演所说,他是带着两个致敬之心走进此剧创作的:向宋应星致敬,向舞台剧致敬。老年宋应星与青年宋应星同台出现进行情感互动的设置是神来之笔。通过他们的灵魂对话,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著作,便在舞剧舞台上闪耀出文学、艺术与科技彼此融汇的熠熠光彩,折射出情感深度与哲学意韵。

  舞剧《天工开物》融合了舞蹈、影像、科技等多维艺术创作手法,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所秉持的“天工”与“开物”的传统哲学思想,展现了中国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同时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和极致的心灵体验。

  舞剧《天工开物》也让我们看到了,舞剧不仅可以让人沉醉于舞台之美、服章之美、装置之美、影像之美、音乐之美,更可以让人领略到工匠之美、科技之美、劳动之美,领略到几千年来蕴藏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04日 16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