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我与光明日报】在回应时代呼唤中阔步向前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我与光明日报】在回应时代呼唤中阔步向前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8-28 04: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我与光明日报】

  75年来,光明日报引导一代代知识分子——

在回应时代呼唤中阔步向前

  作者:顾海良(国家教材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

  走过不平凡的75年,与共和国同龄的光明日报,始终把自己与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自1978年以来,我一直是光明日报的忠实读者。在这段将近50年不变的情缘里,我对光明日报的特别情感,还在于近年来,又由读者兼而为作者。从读者兼为作者的视角来看待这位老朋友,情感更加真挚,感受更为真实,感悟更为真切。

  1978年初,我成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自然倍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我读《光明日报》,就是从1978年2月在安徽大学经济学系学习时开始的。没想到,这段缘分一直延续至今。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这篇振聋发聩的文章,仿佛一块巨石投入潭水中,激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深刻而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成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身处大学校园的我们,受到的冲击和震撼更为明显。在我们这些文科大学生眼中,光明日报的作用和地位不可替代。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文科大学生,都有认真阅读《光明日报》的深刻记忆。这张报纸架设了我们青年学子追求知识的阶梯,拓新了我们理论学习的境界。我想,尽管时代在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阅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但对于青年学子们来说,读《光明日报》,总能发现知识的新世界。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任教。当时,改革开放大幕已经拉开,经济学领域的冰封之河迎来温暖的春天。那个时候的光明日报给人的感觉就是“春风拂过,冰雪消融”。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一批老中青学者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展开了讨论,对农村改革、价格改革、工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以说,光明日报为广大经济学研究者提供了一方舞台,让他们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也让一批中青年学者牛刀小试、崭露头角,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在阅读研习的过程中,我更加笃信,经济学的研究,不管是理论经济学还是应用经济学的研究,都该回应时代呼唤,服务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而我自己,也始终坚持把这个想法变为行动。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原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工作期间,阅读《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各学科文章,成为我的日常,这张报纸是我全面了解和深入观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动向的重要窗口。透过这扇窗,观察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状况、了解各学科学者的理论创新和学术新探,便与我承担的学科发展和理论研究的管理工作结合在了一起。

  进入新世纪,我在武汉大学工作近10年。这一时期再读《光明日报》,最为关注的是时有出现的武汉大学老师们发表的学术成果。无论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评审,还是跨世纪人才的遴选,《光明日报》刊发的理论文章都是评价学科建设情况和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参考,可见这张报纸在学术界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回顾珞珈10年,最难以忘怀的还是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上读到武汉大学学者们成果时的欣喜。

  2010年,我从武汉大学回到教育部工作后,作为光明日报读者的身份依旧,没想到的是,我也成了她的作者。置身其中,我更进一步体会到这位老友的清雅风采和君子品格,感知这张思想文化大报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越来越发现,要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特别是要完整把握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源”和“流”,需要系统整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余年传播和发展的经典文献和文本。虽然过去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旧零散且不够完整,也存在某些误读、讹传。

  2015年3月,北京大学启动《马藏》编纂与研究工程,旨在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整理及文本的再呈现,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世界传播的相关文献集大成地编纂荟萃为一体。从启动伊始,就得到光明日报的热情关注和追踪报道。此后,一些阶段性成果相继问世,也被这位老友密切关注、报道。

【我与光明日报】在回应时代呼唤中阔步向前

  2015年,在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举办前夕,我应光明日报记者王斯敏、张胜之邀,撰写《让世界分享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2015年10月8日):希望有更多国外学者来到中国,把他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发展的理论带给我们;也期待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挺立身姿、阔步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让国外学者更多了解中国。更为自豪的是,《马藏》工程的完成,将使中国拥有一部比较齐备和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文献的总汇,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研究者,使中国成为世界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研究中心,让世界分享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成果。

【我与光明日报】在回应时代呼唤中阔步向前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光明日报》刊发我的《历史路标和时代意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概略》(2018年12月21日),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发展脉络。这篇文章从选题到策划、从定稿到刊发,包含了光明日报多位编辑的劳作。

  我真心期待,光明日报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继续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分子,用心用情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闪耀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在回应时代呼唤中阔步向前!

  (光明日报记者张胜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28日 0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