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7月29日,入夜后,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一个个火堆陆续点燃,延绵数公里,犹如满天星斗散落人间。人们跳起欢快的舞蹈,与“火”同乐。7月19日至8月19日,2024年凉山彝族火把节暨“五彩凉山·夏季清凉”文旅系列活动在凉山彝族自治州17个县市拉开帷幕。
“大家手牵手围着火堆跳达体舞,舞步一学就会,南腔北调的陌生人也变得亲近起来,这感觉太奇妙了!”来自北京的游客孟琳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天神听信谗言,遣下天虫糟蹋庄稼,为害百姓。当地群众点起火把,烧死天虫,最终实现五谷丰登。从此,火把节便成了“持火照田祈丰年”的传统节日。
一般来说,火把节会持续三天,分别为祭火、传火、送火。白天,姑娘们穿上节日盛装唱歌跳舞,秀出才艺;青年男子则开展摔跤、赛马、斗牛等竞技活动,展现力量。入夜后,人们举着火把,绕山间、游田野,迎神驱邪、祈求丰收。这一习俗传承至今,演变为凉山彝族众多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凉山重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更是连年举办系列活动,使火把节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凉山走向世界。
2016年,火把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试点项目。彝族传统服饰、音乐、舞蹈、诗歌、美食、民俗竞技等非遗项目均依托火把节这一载体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吸引着远近游客走进凉山、发现凉山、了解凉山。
火把节,年年过;火把文化,日日新。这些年来,火把节早已变成“火把月”,成为凉山对外开放、文化经贸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的盛事。去年火把节期间,凉山全州共接待游客346.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88亿元。今年,凉山州在西昌主会场和其他16个县(市)陆续开展火把节系列活动,错峰错时、便利游客,让火把文化在游客的互动参与中不断传承,创新发展。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31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