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论坛】
作者:李东明(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入学难不难,报名方不方便,手续好不好办,一直是教育领域群众热切关注的民生问题。回应民众关切,把一件件“难事”变成“简单事”,就是最直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不久,湖南省召开高效办成教育入学“一件事”工作推进会,持续推动全省中小学入学在线报名从“多次办”到“一次办”转变,让入学申请更简单、报名材料更简化、审批过程更优化、结果反馈更快捷、办事体验更友好……从昔日的“难、繁、久”到如今的“零障碍、零证明、零跑路”,彰显了教育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成果,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
以满足人民需要为着力点,才能找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试金石”,就能让教育改革落地见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标准,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始终将人民需要作为教育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教育改革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满足群众期待。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彰显教育改革的含金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广大人民送出了实实在在的教育“红包”,一笔一画回答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考卷”。在广西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孩子们彻底告别了爬“天梯”去上学的历史,也不用再为教科书、学杂费烦恼,寄宿生还能领到一定金额的生活费、吃上营养午餐;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南站社区,配套项目江川小学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兴趣班,足球、绘画、跳舞等课程给山里娃的人生带来改变……教育改革含金量体现在家长的感言中、孩子们幸福洋溢的笑脸上,映照在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整体教育质量日益提升的成效里。
人民有所呼,教育改革就要有所应。群众满意既是检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刻度尺,也是教育改革的指引方向。教育改革成功不成功,有没有效果,关键要看到底为人民群众办了多少实事,解决了多少困难,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有学上”“上好学”;改进办学管理模式,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倾斜支持,持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近年来,随着对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等问题的持续整改,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越来越多,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切实做出一番能够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聚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把各项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审视,以人民群众满意度来检验教育改革的成效,确保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障人民拥有更多教育获得感,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获得更大释放。
时间新故相推一往无前,奋斗接续发力永不止步。深化教育改革,从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我们定能书写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改革“答卷”。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18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