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刘继才
回忆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路。人越到老年,越容易走进岁月的深处。
那是1953年6月一个美好的早晨,阳光柔和,雨后的天空蓝得干净而高远。这天,邻居小栾领着我走入营口新民小学。小栾也在这所小学读书,此前是她帮我办的转学手续。小栾高挑的个儿,扎两个小辫,眉清目秀,话不多,一笑起来甜甜的。走进优美的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杨柳,凝翠欲滴,一阵风吹来,长长的枝条好像伸出手臂欢迎我。这时,歌曲《六一国际儿童节》在我耳边响起:“六月里花儿香,六月里好阳光……”我有些陶醉了。
然而入学后,一些同学并不喜欢我,他们嘲笑我这个乡下人。有人问我是哪儿来的,我回答道:“大高坎。”由于我的口音没有营口味儿,他们便拉长音,夸张地重复“大高坎”三个字,并以此作为我的绰号。大家还因为我而起哄,让我很尴尬。这时,我看到小栾站在远处怒目而视。此后,每次课间,她不再跳集体舞,而是远远地跟着我,放学也总要把我送回家,一声不响。
同学对我的嘲笑,止于期末考试成绩公布时——我在班上排名第一。于是,有些同学和我称兄道弟,要结金兰之交。一向高傲的女班长,也主动提出要上我家串门儿。
小栾见我有了新玩伴,已融入新集体之中,便不再关注我。后来,不知何时,她因父亲工作调动,全家搬到外市去了。我们就这样分别了,我连说一声“再见”的机会也没有。
过了一个学期,李老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教我们语文。他个儿不高,长得很敦实,板书写得纤细而清劲,下课后大家总是舍不得擦黑板。他每次布置作文,都会在黑板上书写作文提纲,有时还口头作一篇。他作的文章很生动、诙谐,常逗得同学大笑不止。
我写的作文,他总是很欣赏,常常在课堂上读给同学们听,下课后他还要鼓励我几句。
毕业时,李老师特意将我叫到办公室,说要把我的作文本留下,给下一级的学生当范文。我很犹豫,因为作文本上有老师长长的批语,我想留下来照着学他的字。他得知我的想法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本送给我,那上面有他每次布置作文时自己写“下水文”的手稿,我高兴极了。原来,他在课堂上出口成章,是早有准备。
那天,李老师送我到门口,他一改平日的严肃,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别骄傲,你要有更远大的目标!”我将李老师的话记在了心中。
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定下的目标,往往决定了他的一生。
多年后,我进入大学中文系读书,特意回母校看望李老师。然而那天下课后,从教室里走出来的不是李老师。听说他请了假,我很失望。站在校园里,往事历历在目,那一刻,耳边又响起“六月里花儿香,六月里好阳光”的歌声,我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
又是许多年过去了,再回母校,学校变为一所初级中学。昔日的平房已无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楼房。只有楼前的杨柳还如从前一样,在风中婆娑起舞。校园里,花儿还是那样香,阳光还是那样灿烂。
有人说,人生的种种改变,都在于遇见。
少年时遇到小栾,她帮我转入新学校,并给我多方关照。她的善良让我认识了人性之美,从此,城市里的灯火渐渐把我的梦照亮。有幸遇见了李老师,他让我爱上了语文,引导我走上文学之路,让我开始了追梦之旅。他们正如六月的好阳光,让我的生活更加明媚。
故人常常难以再相遇。小栾在哪里,李老师还好吗?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14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