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体育智 以体育心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体育智 以体育心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07 02: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视点】

  作者:刘建(深圳大学体育学院院长)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进入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要进行深刻的变革,这样才能更好满足时代的需求。

  当前,一些师资充足、场地设施有保障的地区和学校把“每天一节体育课”作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抓手,已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尊重规律,统筹推进。一方面要加强体育技能培养教会、勤练和常赛“三步走”规律的认识。“教会”是体育课的核心目标,“勤练”是提升运动技能、强健身心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常赛”是检测体育成果、强化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有效平台。因此,要建立以“常赛”为引导、以“勤练”为途径、以“教会”为基础的立体化工作模式和一体化推进机制,助力推进新时代青少年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实践探索。增加每周的体育课次数,必然出现运动技能学习的累积效应,也必然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但如何更好地让青少年获得良好的体育教育和充足的运动,还需要我们对体育课的内容、模式与机制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

  其次要聚焦难点,妥善解决。增加每周的体育课次数,体育师资不足问题、场地资源短缺问题、体育课时间空间安排问题可能会显现,须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解决上述问题,一是学校要通过合理的时间和空间安排,进一步挖掘体育师资和体育场地资源的潜力;二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在政策和经费两个方面保障体育师资补充和场地资源改善;三是积极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通过体育专业大学生顶岗实习和专业实践等途径,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弥补师资不足和场地资源短缺问题。

  最后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影响其参与体育的前置性条件,兴趣越高参与度越高,参与度越高身心健康水平也就越高。兴趣从哪里来?体育课无疑是一个重要平台。但是,一些地区和学校的体育课安排不够合理,这可能也是导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体育课如何实现创新提质的问题,通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和体育文化氛围营造等,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好品质和团结协作、刚健有为的精气神,从而形成“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课”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07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