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走出适合当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走出适合当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6-04 03: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视点】

  作者:张彦台(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同时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贯彻落实这些重要要求,就要分类实施、因势利导、扬长补短、培优增效,走出适合当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精准定位、分类实施,特色化发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大水漫灌”“一刀切”,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能只采用一种模式,而是通过精准定位、分类施策,确保政策与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各地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精准定位是关键。我们应深入研究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明确当地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从而确定适合当地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分类实施是必要步骤。由于各地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同,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先立后破,在分类实施中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例如,对于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可重点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而对于科研资源集中的区域,则应侧重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服务业的培育。

  因势利导、顺应趋势,把握发展机遇。区域发展,需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借助国家乃至全球发展大环境、大趋势,因势利导借用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中,因势利导、顺应趋势要洞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发展趋势,评估这些趋势对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寻找潜在的发展机遇,灵活调整策略,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确保政策、资金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势利导、顺应趋势,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深刻理解新兴技术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新经济形态,乘势而上,重点发展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生物科技、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强化优势、扬长补短,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局限于“高精尖”,也包括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等。强化优势、扬长补短意味着在固长板、补短板、锻新板上狠下功夫,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对于传统优势产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持续增强其竞争力,让“老树发新芽”,为传统产业加装“新引擎”;对于薄弱环节,如基础设施、人才短缺等,需加大投入,引入高端人才,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和公共服务体系;对于未来产业布局,应紧扣科技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按下新兴产业“加速键”,让创新引领占据“C位”,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培优增效、提升效益,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传统生产力的局限,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文化等要素,培优增效、提升效益,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优增效要求我们注重项目筛选与资源配置效率,集中力量支持那些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优质项目;要求我们优化服务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走好“最初一公里”提供动能。提升效益要求我们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突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谋划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方式,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和创新能力,塑造核心竞争力,构筑新优势,激活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集聚和区域协同发展,把一粒粒“金种子”培育成“大森林”,推动整个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04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