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奋进路上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奋进路上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3-04 04: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卷首语】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

  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

  看神州大地,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不断攻克前沿技术,以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

  望大江南北,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新亮色……科技新品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满足着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

  “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的中国故事正在上演,科技发展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壮阔画卷正在展开……

奋进路上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

2023年10月19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组合体准备转运。新华社发

奋进路上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

2023年12月30日,工人在唐山市曹妃甸区一家装备制造企业车间工作。新华社发

奋进路上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

2023年12月29日,在“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就展”上拍摄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模型。新华社发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长利委员:

  能源转型步伐加快

  光明日报记者严圣禾采访整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2023年,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全国风电光伏总装机突破10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这些数据真的了不起!作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主力军,中广核坚持以核能为特色,大力发展核、风、光等清洁能源,在运在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2023年,我们建成投产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我国在运最大陆上风电基地——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大基地等重大项目。

  截至目前,中广核在建核电机组达11台,全部采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5400多家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核岛主设备等400多项关键设备国产化、核电装备国产化率从1%到90%的大幅提升。

  我们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实现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2023年,中广核27台在运核电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近八成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岭澳核电站1号机组连续稳定运行超6300天,持续刷新国际同类型机组最长运行纪录。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清洁能源主责主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以实干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宝聚委员:

  大国粮仓科技支撑

  光明日报记者殷泽昊、杨舒采访整理

  我是一名从事蔬菜病害防控研究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找到应对各类蔬菜病害的解决方案,保证居民餐桌上有充足、优质的蔬菜,是我的职责。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规模大,人们日常食用的蔬菜,约三分之一是通过设施生产的。前些年,细菌性流胶病在我国设施黄瓜产区一度流行,这个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已知的细菌病害被动传播方式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经过不断科研攻关,我们团队揭示了气溶胶是这类植物病原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并提出病害防控的创新性理论:将传统的“白天植株喷雾施药”发展为“傍晚立体空间施药”。新的施药方法省时省力,还解决了以往阴雨天无法施药的问题。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我们设计生产了精量电动弥粉机和一系列生物农药微粉剂产品。一年来,我们在设施蔬菜病害轻简化防控的重大技术难题上有了重要突破,弥粉法施药技术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截至2023年,我们的成果应用面积达到了设施蔬菜主产区栽培面积的65%,并减少化学农药施用30%以上。可以自豪地说,农业科技为国家蔬菜稳产保供、守护群众“菜篮子”实实在在出了力。

  千千万万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致力于提升耕地质量、进行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生产亟须的自主优良品种、研发配套的绿色生产技术并示范推广……尽管大家的研究领域不同,但目标一致——为国家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供做好科技支撑。未来,我们要加快推进重大原创科技创新、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绿色高效发展,为守好大国粮仓作出应有贡献。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潘越代表:

  国货品牌引领消费

  光明日报记者晋浩天采访整理

  从年货清单上得见各类老字号品牌“别出心裁”,从电商数据中足见各种国货潮牌“崭露锋芒”,从国际市场中可见中国制造“新三样”“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国货潮牌获得市场认可,引领消费新风尚。目睹国货从默默无闻成为市场“顶流”,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情与自豪。

  国货品牌大热的背后,是供与求的“双向奔赴”。过去一年,各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下功夫,响鼓重锤有力改革,增强了国货品牌的发展信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许多国货公司以需求为导向,主动契合消费者观念变化,积极研发新材料新工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国货潮牌积极拥抱线上市场,利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国货。一批优秀设计师和品牌创始人用心设计,用情打造,发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让国货焕发盎然生机。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性需求更加凸显。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传统与现代碰撞下的“国潮风”,越来越偏爱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国货。对善于挖掘文化价值、追求推陈出新的国产品牌的需求日益增长,成为当下市场的亮点。

  回首过去,国货潮牌的崛起是我们接续奋斗的成果。展望未来,我们对国货潮牌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只要继续把国货发展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坚持创新、丰富供给、拓展渠道,中国品牌定能在全球市场上大放异彩,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姚佐平代表:

  汽车工业转型升级

  光明日报记者詹媛采访整理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1.6%,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能。

  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洞察用户需求,打造了GSEV全球小型电动车平台。为更好地转型新能源赛道,我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打造“一二五”工程,带动柳州乃至广西的汽车工业实现转型升级。公司牵头组建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联合8大院士团队,对200余项新能源核心技术进行研发攻关,在用户关注度最高的安全、动力、智能、交互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专利授权超6000件,参与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157份,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贡献力量。纯电、混动两个百万平台的规模化效应基本形成,以新质生产力持续为工业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5个百亿产业集群的带动也初具规模。

  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有品质、有科技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蔡睿委员:

  创新力量协同攻关

  光明日报记者彭景晖、刘华东采访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提及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很多辽宁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师在其中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过去一年,我们攻坚克难,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各类创新力量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断点、卡点、堵点协同攻关,“国和一号”屏蔽电机主泵、“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等国之重器在辽宁问世,以电力调频用飞轮储能系统为核心产品的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东北地区首家制造业独角兽企业。

  辽宁科技战线将聚焦国家“五大安全”使命,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总目标,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总抓手,着力将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优势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让科技创新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科技委常委屈国欣委员:

  国之重器不断突破

  光明日报记者彭景晖采访整理

  我一直从事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工作。多年来,我与团队参加了多个国家级项目,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推动航天装备研发工作不断进步。

  面对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我和团队提升协作效能,尽可能缩短从设计、制造再到试验的工作周期。“大家放手去干,责任和压力我来扛。”我经常对团队年轻人这样说。因为我深知,只有充分赋予团队成员自主创新权力,敢于挑战未知,才能实现创新成果的持续有效输出。这些年,我们凭借严慎细实的精神勇攀技术高峰,实现了多项技术“从0到1”的突破,打造出高质量国之重器。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同时作为研究生导师,这些年,我从理论方法到实践应用、从治学态度到岗位经验,尽量为青年人才提供多方位的培养条件。我们还需健全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不断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尤其是要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作用、挖掘潜能,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干事创业活力。

  如今,我正带领团队聚焦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在技术攻关的同时开展前沿技术布局,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以期在相关领域未来产业的发展上实现领航。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史浩飞代表: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光明日报记者李丹阳采访整理

  过去一年,我和团队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我们不只需要拿出“百米冲刺”的劲头,还要统筹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接力跑”。

  在对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的长期研究中,我和团队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瓶颈,为高质量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打下了基础。例如,我们深化与航天领域应用团队的合作,针对光学载荷上对新材料的需求开展调研、量身定制,创新研发了一款基于石墨烯和碳纳米材料的高吸收率复合材料,取得了良好效果。石墨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也更新着我们对其光学性能的认识,从而不断优化相关技术。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互贯通,我们提升了技术的成熟度,拓宽了石墨烯的应用场景。

  今年我带来了鼓励企业加强基础研究的相关建议,希望通过自己的履职,凝聚起更广泛的奋斗合力。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04日 06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