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奋进路上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奋进路上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3-04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卷首语】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新年伊始,捷报频传——2024年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41万辆和24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2%和47.9%,车市迎来“开门红”;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文旅市场持续火热;“十四冬”成功举办,冰雪经济再迎热潮,体育强国建设迈出新的扎实一步……

  山河为卷,奋斗为笔。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我们化危机、闯难关、应变局,创造了新机遇,赢得了战略主动,步伐走得愈发坚实。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取得沉甸甸的收获。

  值此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本刊特约请各界代表委员谈收获、话期待,倾听各行各业砥砺奋进谋发展的坚实足音!

奋进路上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四月乡村航天育种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介绍太空种子培育出的植物。新华社发 

奋进路上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

2023年11月28日,X8155次中欧班列在西安国际港站等待出发开往德国汉堡。新华社发

奋进路上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

  一艘轮船在拖轮的协助下向唐山港京唐港区矿石码头靠泊。2023年1至9月份,唐山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24314万吨,同比增长23.21%。新华社发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委员:

  大湾区创新根基牢

  光明日报记者党文婷、严圣禾采访整理

  作为一名扎根深圳的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设,见证了湾区创新体系的迅速成长。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这为我们开展教育、科技与人才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过去一年,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我进行了多次调研,就如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推动三地创新资源整合、让金融更好赋能科创等问题,与各界同人进行了深入探讨。

  去年,前海、河套、横琴等规划方案的出台,为大湾区深度融合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也为我所在的南科大提供了全新机遇。南科大诞生于大湾区,肩负着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教育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三重使命。近年来,南科大举全校之力,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牵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打造“一国两制”下科教融合、产业创新的新范式。去年,南科大联合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和中山大学共同发起粤港澳高校能源科学与技术专业联盟,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贡献科技力量。

  今年,我将继续围绕科技金融、数字经济、人口高质量发展及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主题开展深入调研,也将持续做好教书育人这项本职工作,为大湾区培育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更多顶尖学者,为科创湾区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委员:

  可持续发展道路宽

  光明日报记者王建宏、张锐采访整理

  作为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别的一员,我立足古生物学的科学研究,持续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长江大保护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过去一年,我随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赴贵州开展“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调研。此外,我还利用地质科研项目野外工作机会,先后赴黔南、滇西、鄂西、湘西、鄂东进行调研访谈。从长江上游到长江中游,一路走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我感受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领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长江流域曾经的贫困地区实现了乡村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巨变。如今,在广大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人们享受生态环境保护成果,自觉守护绿水青山,发展绿色产业和旅游经济,“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我认识到,无论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此,我们应持续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建设农田生态系统。同时,应加强辐射乡村的绿色企业对口帮扶及政策支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农村产业绿色发展。

  延边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蔡红星代表:

  农文旅融合产业兴

  光明日报记者任爽采访整理

  2023年,我所在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热度持续升温。节假日里,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延吉冰雪欢乐谷等景点游人如织,中国朝鲜族服饰靓丽大赛、延边州冰雪旅游季等系列文旅活动吸引了八方游客。人们在这里体验民族风情,品尝特色美食,饱览自然风光,畅享冰雪欢乐,就连我们延边大学对面的网红美食墙,也成了热门打卡点。

  这一年,延边州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六连增”,达到37.6亿斤,创下历史新高,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贡献。勤劳智慧的延边人,融合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光东村、防川村、奶头山村等成了延边州“以文促旅、以旅兴农”的样板村。

  这一年,作为坐落在边疆地区的“双一流”高校,我们延边大学紧密对接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需求、紧跟吉林省率先突破的步伐,以优势资源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面向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实用技术、积极开展培训指导。2023年8月,水稻新品种“延大802”育成,这也是我们以科学技术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的一年里,延边大学将继续立足教育、人才、科研成果等资源优势,为东北全面振兴献智献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将提出《关于将国门大学纳入“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的建议》,旨在为边疆地区吸引、培养更多人才,让更多人在祖国发展最需要的地方留下奋斗足迹。

  河南大学学术副校长傅声雷委员:

  端稳“中国饭碗”有底气

  光明日报记者王胜昔采访整理

  过去的一年,全国粮食生产“二十连丰”,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发展成绩斐然。端稳“中国饭碗”,成为我们抗风险、迎挑战、促发展的最大底气。

  近年来,中央持续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为农民安心种粮提供保障。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绘制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从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实施耕地补贴,到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惠农政策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农民关切事,让农民种粮更有劲头。

  如今,科技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新质生产力要成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南繁硅谷”加速集聚产学研创新主体,不断推动国家种子科技创新,破解种子“芯片”背后秘密;“科技小院”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冒出,让科技服务扎根田间地头,以科技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推广,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兴农成为农业发展新趋势。

  我将充分发挥土壤生态学、生态地理学专业优势,持续关注生态环境监测、科学技术创新和乡村振兴发展等领域,增强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代表:

  掌握量子算力攀高峰

  光明日报记者常河采访整理

  我一直在基层从事量子计算研究,为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量子计算机而不懈努力。21年前,中国的量子计算研究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把椅子”上起步。当时的实验室就是一间闲置教室,里面只有一把椅子、一张桌子,科研经费也是贷款来的。困难尽管很多,但我们坚信,中国未来一定需要自己的量子计算机,只要是国家重大需求,再难也要搞出来。

  走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不能停留在论文发表与实验演示中,也不能停留在材料汇报上,而是要致力于提供一个又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造出一个又一个产品。唯有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科技创新的小溪才能最终汇成自立自强的江河。

  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我结合自身科研工作,并充分调研国内外量子计算研发态势,带来了《解决量子计算机外国“卡脖子”问题,壮大中国自主量子计算机制造链》等10项议案和建议。希望能有更多、更强的“中国力量”加入研制队伍中,大家协同努力,把量子算力牢牢掌握在手里,在量子计算领域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王威委员:

  护好种质资源强农业

  光明日报记者尚杰、赵明昊采访整理

  种质资源是育种创新的“芯片”。作物育种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以及对其性状表现和遗传规律研究的深度。这几年,新疆启动实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截至目前,已抢救性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6000余份,种质资源保存量累计达40000份左右。我和团队伙伴们研制的甜瓜、西瓜和棉花相关测试国家标准颁布实施,相关研究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3年,我从持续支持种质资源收集保护、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和颁布植物保护法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今年全国两会,我将围绕加快颁布实质性派生品种判定标准、加强盐生植物种质资源利用和加快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励育种创新,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为维护种源安全、粮食安全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作出贡献。

  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六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唐景丽代表:

  夯实教育基础谋未来

  光明日报记者耿建扩、陈元秋采访整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一线教师、基层校长,我积极践行着这个目标。

  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切实加强国家课程方案向地方、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转化工作。为推进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落地,我带领团队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开展将学科新课程标准转化成学科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主题教研,至今已完成9个学科。

  同年,河北省发布《教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12个行动计划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教育实践,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为在基层教育教学中贯彻相关政策,我校承办了河北省跨区域教研现场会,我在会上做了“有用的教研”经验交流。此外,我们还承担了“河北省县级骨干教师省内能力提升培训”国培项目中的实践课程内容。

  今年,我带来推进地方中考改革和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的建议。作为教育战线的人大代表,我愿用真情与智慧赋能孩子更好未来。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04日 05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