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广东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唐一歌 光明日报通讯员 周园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18日,广东省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农历新春开工第一天,再次凝心聚力,振奋起全省上下“走在前列”的精气神。犹记2023年农历正月初七,先声夺人的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以时不我待的奋勇精神开创新春气象,掀起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热潮。
一年多以来,手中的“施工图”已转化为南粤大地上的“实景画”。在粤东,海上风电动能强劲;在粤西,海洋牧歌唱响深海;在粤北,山间“金果”次第飘香——作为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自2022年12月底启动以来,取得累累硕果,“强县促镇带村”的战略谋划,将曾经的“短板”变成“潜力板”,拓展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空间。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至今,广东从何处入手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激发县镇村发展活力?在全省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大潮中,又产生了哪些新机制新办法新突破?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工人们正在制衣车间内赶订单、忙生产。资料图片
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和村打造的农业生态乡村游景观。陈跃进摄/光明图片
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自动缝纫机高速运转,一件件衣服在工人们巧手翻飞下迅速成形……春节前,走进广东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只见在宽敞明亮的制衣车间内赶订单、忙生产的场面十分火热。
位于石角镇的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以下简称“广清纺织园”),是广东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全省一盘棋的重要落子,规划用地超1万亩。曾经,地处粤北的清远工业基础薄弱,各区县缺乏产业支撑;如今,随着广清纺织园在2022年年底“开门迎客”,一个产业链配套齐全的“快时尚智造基地”冉冉升起。
“我们现在是广州研发、展示,清远生产制造,合理分工,不内卷。”华印(广东)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刚面露微笑,“搬迁到清远之后,成本降下来了。广清纺织园的区位好,交通便利,离珠三角很近,也背靠着内地更广阔的市场。”
王志刚向记者展示了数码印花车间的先进技术:机器将纺织染料打印到了涂层的纸上,随后,印了花纹的纸通过高温产生化学反应转印到好的衣服上——一件个性化定制的衣服就能直接穿走了。不同于传统的印染车间,在数字化的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水废气,非常绿色环保。
除了生产技术的迭代更新,生产组织方式也可以更“智能”。在广清纺织园的“共享车间”内,自动裁剪机、自动缝纫机、预缩机等价格高昂的设备向园区企业开放,按照使用时长、用电量等指标向企业收费,大大降低了自动化设备的“高门槛”,帮助更多传统服装制造企业进行“数智化”转型。
截至目前,广清纺织园已落户企业近480家、累计达成意向进驻的企业8949家,每天都有一批企业现场洽谈、落地搬迁。
“我们希望通过产业有序转移,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生产力,同时为转出地腾出更多发展空间,形成双方紧密的产业协作关系。”清远市委常委林科聪表示,产业转移是个长期过程,有很多需要磨合和完善的地方。只有补齐短板,让产业转过来、留得下、发展好,才能真正增强承接地的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城乡区域平衡发展。
与发达的珠三角相比,粤东西北发展的差距和潜力都在产业上。广东抓住产业这个区域平衡发展的“牛鼻子”,部署推动产业有序转移,越来越多的粤东西北县区与珠三角“共绘一张产业图谱”,不断拓展“研发+生产”“服务+制造”“总部+基地”等产业共建模式。如今,广东已建设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省财政下达专项资金42.5亿元,全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释放乡镇发展活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溪丰村,农业生产的低收益,让许多村里人都选择了离开。作为广东农业大市的韶关,如何破解“三农”收益低,成了摆在面前的必答题。随着广东全省“百千万工程”热潮掀起,一条新的解题思路“冒”了出来——让镇村“下海”经商。
2023年,韶关全域推开市场化运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105个涉农乡镇(街道)纷纷设立强镇富村公司,全覆盖105个镇街。一场以镇村集体为股东、盘活镇村资源资产的阔步改革,就此展开。
“有别于传统合作社和大户,镇村成立公司,必须依据公司法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在更高层次带领村集体和农民抱团‘闯’市场。”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世冬说。
“发钱了!发钱了!”2023年12月月底,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强镇富村公司举办的股东分红仪式,为19个村(居)的股东分红71万元,不仅让村集体发展有了更多预算,也让各村打破了原有的“单打独斗”模式。
“我们盘活闲置资源资产,以土地入股的模式,统一流转到公司开展光伏项目。除了村集体股东分红,村民还享受土地租金分红。”马市镇强镇富村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和马市镇一样,2023年年底,各强镇富村公司陆续传来分红的利好。目前,韶关105家强镇富村公司共分红762.56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分红576.22万元。
刘世冬说:“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支持政策,解决各公司融资难等问题。希望在‘百千万工程’浪潮中,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让更多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同样的村镇阔步改革,也发生在中山市。曾经,在中山市黄圃镇大岑村,放眼尽是以小家电配件、金属粗加工产业为主的成片低矮厂房,生产效率低下,“两违”“散乱污”情况突出,公共服务配套短板明显,消防环保存在严重隐患。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中山推动了全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以下简称“工改”),直面土地碎片化、低效化利用的“硬骨头”,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间革命”。
听闻中山市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项目被作为全市“工改”的重点项目之一、规划面积达3000亩,年过七旬的大岑村退休村干部冯根祥坐不住了,他立马和“工改”专班一道,挨家挨户地做清拆宣导动员工作。冯根祥说:“过去,这些小厂子里的项目,都是我磨破嘴、跑断腿才招回来的,要清拆肯定舍不得。但是我们要向前看,时代不一样了。”
“多元融资+连片整备”“综合整治+三生共融”,是大岑村推进“工改”的创新模式。黄圃镇“工改”专班成员告诉记者,在大岑片区建设产业园的目的,是打造既能保证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也能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空间。
如今的大岑村,低效厂房正逐步被现代化、高水平的生产空间所取代。而有了高质量空间的支持,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成了大岑村新的产业“主心骨”,为村民、村集体增收带来新的动力。
形成“百千万”强大合力
1月8日,在华南农业大学礼堂内举办了一场激昂人心的出征仪式。此次“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不仅揭开了华南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的序幕,同时也是广东省在探索“百千万工程”服务方式上的积极创新。
就在2023年8月,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展开。广东82所高校与57个县(市)首批签约,已选派114名高校驻县服务队队长、副队长,达成校地合作项目800余项,专家学者从讲台走向田间,运用各自的专业特长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双百行动”的参与单位,广东省委党校“送教上门”“送课下乡”,把“精神食粮”送到“百千万工程”第一线,为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蓄能充电”。“党校老师既讲理论,也讲政策,还讲操作,通俗易懂,很接地气。这让我们更明白往哪儿走、怎么干。”在广东茂名市根子镇柏桥村“柏桥讲堂”上,一名学员深有感触。
作为该讲堂的教学力量之一,广东省委党校与茂名市委联学共建,组织专家学者扎根基层,讲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讲高质量美好生活的方向,讲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做法——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的鲜活经验,在乡村思政课上娓娓道来。
在信宜市,华南师范大学砺儒高级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信宜学校两所美丽校园先后落成,华南师范大学优质的基础教育办学资源向粤西延伸,为当地新增学位2100多个;在河源市东源县,广东工业大学师生团队参与设计的“双百行动”首个乡村建设规划项目动工建设,为高校助力乡村探索出崭新路径;在“粤美乡村”风貌设计大赛(高校组)上,66所高校提交规划设计作品805项,校地合作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不只是高校力量纷纷投入,优质医疗资源也积极向基层下沉。地处雷州半岛北部的遂溪县,“村医能力提升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遂溪医院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为全县村医提供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培训,并前往基层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
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步履不停,“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轰轰烈烈进行。广药集团助力高州市等地培育县域特色品牌,推出荔枝精深加工产品“荔小吉”,上市首年,该产品销售额即突破亿元大关,“荔枝红”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在粤东西北,鸡蛋花、仙草、黑老虎等20余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遍地开花,企业不仅为乡镇发展药材产业提供技术、资金和药农培训,还每年在省内采购中药材超5亿元,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补短板、克难关、扛重任。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广东必须跨过的关口。一年多来,“百千万工程”政策合力初步形成,力量资源要素不断凝聚,广东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因地制宜,苦干实干,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勇争先。迈向新的一年,广东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再次凝聚起全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百千万”所蕴藏的强大潜能,让南粤新春充满豪情!
《光明日报》(2024年02月20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