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60】
光明日报记者 闫磊 张文攀
在宁夏盐池县冯记沟乡马儿庄村,一组标注着刻度、连着管道的巨大圆柱体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全自动追肥机,啥时候需要水、需要啥肥,手指一点,就行了!”马儿庄村党支部书记关尚锋一边对记者说,一边掏出手机,点开“马儿庄智慧节灌”页面,“咱这片都是沙性土。浇水,得少量多次,才能把地盘活!村里1万多亩地,原来一家一户管理,要580人;现在,用上这水肥一体自动化灌溉,11个人足够了!多出来的劳力,搞养殖、搞加工,去赚更多钱!”
马儿庄村灌溉方式的变化,是数字化技术改变宁夏乡村的一个缩影。
数字化技术改变的,是宁夏乡村的生产方式。
在盐池县黎明自然村,53岁村民王新福家客厅里,正对沙发摆着一面液晶屏。屏幕里放的,可不是什么电视节目,而是“羊圈直播”。
“这可是我的‘千里眼’!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头,一抬眼,就能看见我那600多只羊。”王新福一边说一边给记者演示:在手机上点出“我的家”页面,也能看到羊圈情况。
在盐池滩羊标准化智慧养殖示范基地,养羊大户郑国和的羊更多,有3万只!
“通过电子耳标和羊脸识别技术,随时能知道所有羊只的活动量、食草量、体温等,还能实现批量繁育种源监控。我们的羊肉通过APP直接订购,直送餐桌!”郑国和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他计划带动全县100个养殖户,一起实现智慧养殖,“每户至少增收15万块!”
数字化技术改变的,是宁夏乡村的治理方式和乡风民俗。
在中宁县石空镇太平村,村里的广场上、廊亭里、每家每户的院门上,都能看到一个二维码。
“里面有好多内容:上头发了啥文件,村里做了啥工作、搞了啥活动,扫一扫,都有,我们还可以留言、提意见。”村民高艳峰对记者说,“大家尤其在意的是各家积分情况、红黑榜,得分低的可不好意思,谁愿意落后啊,抓紧搞搞环境卫生、帮村里做点事,让积分赶上来……”
“积极进取、志愿服务、厚养薄葬、不收送彩礼都有积分,而破坏环境、邻里发生纠纷就会扣分。积分每月更新一次,与村集体经济分红挂钩,村集体净收益的30%由积分兑现。”村党支部书记马有生解释,“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数字化积分管理平台,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民风。”
石空镇在原有积分制管理平台上,更融入了智慧党建、就业帮扶、农业发展等新板块,还建设了“一键直达”预警平台,全天候接办群众诉求。
“群众在手掌上、家门口就能获得诉求意见反馈,遇到问题‘随手拍’、矛盾纠纷‘码上呼’等政务服务,还能交水电费、医疗求助,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石空镇组织委员刘娜表示。
数字化技术改变的,是宁夏农民的生活方式。
“您老咋用俩手机呢?”在黎明自然村,记者和村民崔福香闲谝。
“新手机快,刷视频;老手机字号大,打电话!”崔福香呵呵乐着,“儿子孙子一直想接我去银川养老,可我就愿意留在村里!坐在屋里刷视频,我就能知道村里乡上的消息、国内国外的大事。我的生活状态、身体状况,儿子通过智能监控也能随时知道。多方便,自在得很!”
“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宁夏乡村。今天的宁夏,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乡村的各个角落,农村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环保、智能,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都很高。”宁夏大学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数字乡村研究中心主任冯蛟说。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22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