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深化“四个故宫”建设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深化“四个故宫”建设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2-12 05: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旭东(故宫博物院院长)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上的布局部署,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故宫博物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立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承载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地、多元文化交流融合见证者的重要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深化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努力构建符合故宫实际、引领博物馆和世界旅游景区发展方向的架构体系,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将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的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1.坚定文化自信 挖掘阐释故宫文化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故宫及其收藏的文物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和集大成者,鲜明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石、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挖掘阐释故宫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中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打开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和创新价值。

  故宫博物院将坚持把系统性研究、整体性保护作为贯穿始终的首要任务,按照《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求,统筹做好文化遗产监测、遗产保护标准化、预防性保护、研究性保护、文物防震及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等工作。以每年6万至8万件的采集数量,加速推进院藏文物基础影像采集项目进程,开展古书画保护传承工程等多学科融合的文化传承项目,以敬畏之心、珍爱之情、扎实之举,推动中华文明永久保存和永续传承。深入开展《(新编)中国通史》、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基于故宫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学术工程,深化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书画保护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文物局古陶瓷重点科研基地等多元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挖掘阐释故宫蕴含的中华文化精髓。扎实推进“英才计划”“开放课题”“故宫与丝绸之路探考”“故宫学人讲故宫”等学术考察与交流项目,举办故宫学高校教师讲习班,吸引海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教师共同参与故宫学研究,让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价值得到更加完整的阐释,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2.坚持守正创新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紫禁城和存藏其间的186万余件文物藏品,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共同心理,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哲学思维,以及天人合一、顺时施政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至今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保护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故宫博物院将坚守中华文化根脉,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举办“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故宫博物院藏人物画特展”等精品展览,以鲜明的主题、宏大的规模、精美的文物,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带领观众体悟中华文明历史之深厚、中华文明成就之丰富。打造“故宫博物院”抖音号、“故宫宣教”视频号、“我要去故宫”快手号、“故宫正青春”新华号、“带你看故宫”今日头条号和“故宫宣教”公众号等优秀内容平台,以动画、科普图文、短视频等形式,生动阐释故宫建筑文物所蕴含的自然科学和历史文化知识,多维度为公众呈现真实、准确、直观的故宫及其蕴含的深厚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相关机构推出《志愿讲国宝》《抖来云逛馆第三季》、音乐作品《故宫之声》、艺术公开课《中轴线上读懂故宫》、大型诗画创意节目《诗画中国》、文化创意节目《故宫,有礼了》等文化项目,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涵。推进“故宫×腾讯”联合创新实验室、大高玄殿数字馆、数字文物库、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发“清明上河图3.0”“纹以载道”数字展,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全方位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让故宫文物承载的多元价值插上数字科技的翅膀,走进千家万户。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故宫小书包”“孩子,圆你故宫梦”等特色公益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3.秉持开放包容 持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在同其他文明的互通有无、交流互鉴中兼收并蓄、历久弥新,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为世界文明探索出一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发展与融合之路。故宫作为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和最著名的世界遗产地之一,是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

  故宫博物院将继续发挥“中华文化会客厅的重要作用”,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融化合中,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依托“故事新说——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画名品展”“圆明园:清代皇家园林艺术与生活”“凝时聚珍钟表展”等境外展览,向世界推介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考古项目,联合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肯尼亚基西大学等机构对肯尼亚沿海斯瓦希里文化遗址进行研究;与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等世界著名考古研究机构,合作开展阿联酋拉斯海马酋长国朱尔法遗址及阿曼相关遗址的考古调查、实地发掘等工作,在考古合作中传承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借助故宫博物院多语种网站,持续注入新内容、分享新成果,进一步打造多语种、分量化传播平台,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同时,引进“伊朗古代文明与中伊文化交流”“欧拉:阿拉伯的奇迹”“凡尔赛宫中的中国”等跨文化文明展览,举办“太和论坛”“中欧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论坛”等国际学术论坛,实施促进中外学者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的“太和学者计划”,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和培训中心,通过文化“请进来”带来的人员交流和媒体宣传,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成果传递给世界,让世界看见立体的中国。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也是古老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结果。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持续不断、灿烂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追求。作为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的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是中华文明保护传承弘扬的见证者、亲历者。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意义、历史意义、世界意义,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经验与当代实践,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保护好、挖掘好、阐释好故宫文化遗产,传承好、弘扬好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文明滋养和精神力量。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2日 06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