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专家点评】
作者:张学立(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研究员)
川渝黔三省市地处西南内陆腹地,地理空间相邻,民风民俗相通。近年来,川渝黔三地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机遇,区域合作逐步扩展到体制机制、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已形成3小时高铁经济区,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内陆区域。一是经济增速居于全国靠前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川渝黔三地按可比价计算的年均经济增速均超过全国水平。其中,重庆2012—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贵州2013—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四川2013—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二是新动能显著增强。至2021年,三地合计劳动生产率达到劳均13万元,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约60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保持稳定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3000个,以上指标均比2011年实现至少翻一番。三是区域重要增长极地位显现。至2022年,川渝黔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突破10万亿元,经济体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1年的7.1%跃升至2022年的8.8%,占西部地区的比重从2011年的36.7%提升至41.3%,成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力量。川渝黔地区正在走出一条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协调发展更加有效、绿色转型更加彰显、开放水平更快提升、共享成色更加鲜明的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新路。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川渝黔三地聚焦重点发力,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坚定不移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川渝黔三地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已达到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汽车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十分之一,白酒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二是坚定不移向创新要动力。四川省积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庆市聚力发展国家级科技平台、突破卡脖子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贵州省在射电天文、算力中心、桥梁工程建设等重大领域攻克一批技术难题。川渝黔三省市的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数从2012年的4.7万件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26.2万件。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通过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改革开放高能级平台,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紧抓中国-东盟合作框架、RCEP、亚太贸易协定等战略机遇,川渝黔三地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12年的3.1%上升至2022年的4.5%,吸引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开创了内陆开放新局面。四是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川渝黔三地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0.26%、55.04%和62.81%。川渝黔三地多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国领跑。
川渝黔区域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四川省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努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重庆市坚持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定位,全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闯新路,努力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展望未来,川渝黔三省市要始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聚焦产业联动、创新带动、内陆开放、生态合作等关键领域,开展深层次、高水平的区域协作,推动三地加速崛起。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赵斌艺、吕慎、张国圣、李晓东、张晓华、刘梦、王禹欣、王美莹、雷柯)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15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