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晋生村:农文旅融合 鼓起“钱袋子”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晋生村:农文旅融合 鼓起“钱袋子”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11-02 03: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袁伟江 张汉锋

  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相映成趣,千亩梨园枝繁叶茂,“晋生星片场”游客如织……走进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晋生村,移步换景,所见皆是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模样。

  在晋生村,青绿色的翠冠梨,是村里200余户农户的“命根子”。一大早,村民谢银芬就动身前往自家梨园打理梨树。浙江“千万工程”实施的这二十年,谢银芬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以前大家种梨各种各的,不像现在这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如今的梨园就像个景区。”谢银芬用三个“好”字评价现在的晋生村——风景好、水果好、生活好。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晋生村:农文旅融合 鼓起“钱袋子”

为提升翠冠梨的品质和口感,晋生村农户给翠冠梨套袋。魏新宇摄/光明图片

  曾经,晋生村的梨产业面临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下雨减半,刮风全完’说的就是我们的翠冠梨。”晋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章溢锋说,每年七八月份是翠冠梨的收获期,如果降雨过多,果实的甜度就会下降、口感变差;如果遇到台风,梨就会被吹落,价格更是一落千丈,只能以很低的价格整车贱卖。

  痛定思痛,晋生村走上科技助力产业发展的道路。运用数字技术,晋生村建起数百亩生态数字梨园,与浙江省农科院对接,实现大棚内梨树生长情况实时数字监控;通过镇级院地合作项目,积极引入“翠玉梨”“秋月梨”等新品种,为村民带来增收致富新渠道。

  “原先大家都是靠个人经验散着种,梨的品质一般,现在有了专业的标准,梨的口感和品质都大大提升。”章溢锋介绍,村子趁热打铁,注册推广“虞生优梨”公共品牌,建立“梨农合联+农户”模式,与电商公司、水果连锁企业等合作建立村级统收服务点,培植“梨小二”自主电商品牌。晋生村翠冠梨的价格也水涨船高,短短几年间,收购价格就提升到每斤4元,更优良的翠玉梨甚至能卖到10元一斤,梨产业每年增收2000多万元。

  尝到了数字农业带来的甜头,晋生村又着手建设“数字橘园”,引进红美人橘,价格能卖到每斤20元。眼下,正是橘子丰收的季节,一个个沉甸甸的果子压弯了枝头,摘下尝一口,甘甜的滋味直达心头,也浸润着农户们的生活。

  赏花、摘果……从卖水果到“卖”风景,走上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的晋生村并不满足,继续为融合发展添上文化味。作为著名电影导演谢晋的故乡,晋生村塑造并擦亮“谢晋故里”这张名片,改造建设影视主题园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走在晋生村,随处可见电影元素。数座一字排开的两层长排楼,朴素的青瓦屋顶水泥墙,可以停下一辆货车的地磅,两三层楼高钢结构米厂主机……这里曾经容纳着秋日收获的粮食,如今被改造成乡村客厅“良仓”,内设谢晋电影文化艺术馆、乡村振兴“和美学堂”等。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晋生村:农文旅融合 鼓起“钱袋子”

晋生村持续孵化“谢晋故里”IP,放大名人效应,盘活优质资源,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资料图片

  来到“谢晋片场”,只见白色大字“1923”和“FILM”分别立在大门左右两旁,顺着一条铁轨向前,便进入年代感十足的老片场摄影棚;穿过一段光影隧道,是体验感一流的电影研学馆;走累了可以在晋生书屋坐坐,也可以去粮食活态馆观摩或自己动手做一做豆浆和点心。

  2019年,晋生村启动“谢晋故里·晋生星片场”IP孵化工作,从影视特色出发,引进专业团队设计改造老粮站,打造谢晋艺术馆、谢晋片场等为一体的乡村文旅综合体,同时,链接周边的谢晋故居、谢晋老宅等,穿点成线、连片成景,盘活了村里特有的文旅资源。

  “有不少上海、杭州的游客特地赶来,还有影视剧组前来采风取景。”谢塘镇党委书记倪水乔说,今年8月,星片场还被授予省级影视采风创作基地称号。

  乡村景区只有看点还不行,还得有与众不同的玩法。从沉浸式剧本杀,到电影场景换装体验,再到“我做导演拍电影”等研学课程,晋生村推出“谢晋故里 邀您入戏”系列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文旅消费需求。今年以来,“晋生星片场”接待游客12万人次,不但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更带动越来越多村民致富。“现在‘谢晋故里 邀您入戏’很受欢迎,听说星片场还缺化妆师,我打算空闲时间做份兼职。”今年30岁的村民应迪菲告诉记者,目前她正在网上自学化妆技术。

  流量变产量,颜值变产值,资源变财源,随着村子的名气越来越大,晋生村建起增收项目,还有一些社会资本随之而来——引进一家公司投资建设“鱼菜共生”数字农业项目,发展立体式种养结合、智能管理的高效农业;借助乡贤力量建设无人农机研发测试基地,游客可以体验无人驾驶。

  如今,晋生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80余万元。目前,晋生村正谋划建设民宿以及餐饮基地,更好地帮助村民鼓起“钱袋子”的同时,也让乡村发展更有前景和“钱景”。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02日 05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