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王东 黄小异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刘习
“直到现在,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谈起筹备的过程,难掩内心激动。
演员在开幕式现场表演。光明日报记者 陈城摄/光明图片
演员在开幕式前暖场表演。新华社发
开幕式上的数字火炬手。光明日报记者 杨震摄/光明图片
这是一场科技的汇聚。“地屏首次在夏季的户外使用,如何能耐得住杭州的高温以及台风雨水的考验?3D打印而成的引导牌制作周期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聚集起足够的制作设备?在不使用焰火的情况下如何为开幕式现场营造气氛高潮?”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制作人吴艳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开幕式筹备中遇到的困难。
开幕式团队花费3年时间,探索实现创意的有效路径,用科技保证效果呈现。
在中篇《钱塘潮涌》表演中,为了展现汹涌澎湃的钱塘江潮、奋进向上的运动之潮,开幕式团队创新性地设计了双3D威亚和反重力装置等表演形式。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孟可说:“由于体育场的空间极大,3D双威亚不能等同于简单的3D与威亚叠加,它在编排程序以及运行上的复杂程度翻了很多倍。一方面,从演员的控制层面来说,风速、温度、天气以及地屏的配合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演员的发挥;另一方面,演员在空中没有借力点来保持平衡,这对演员和制作团队来说都是极大挑战。”
这是一场力量的汇聚。从今年4月底到6月底,演员团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共排练近200场。最多的时候,每天有13场排练同时进行。7月1日进入“大莲花”后,演员团队开展了近500场分篇章排练。“这3年来,我们所有主创人员从全国各地奔赴杭州。3年间,我们倾注的不仅是专业,还是一种责任。”沙晓岚说。
上篇《国风雅韵》将中国古典舞与太极相融合,国风少女恰似卷中画笔在其间行云流水般游动,优美舞动的同时保持流畅与快速,很多观众都误以为她的脚下踩着平衡车。“其实她就是用双脚在快速行进,这是多年练就的台步功夫。她全身散发出的体态美感,也绝非一日之功。每一个动作至简至繁、以形写神,激发出美学新体验。”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高燕说。
场上还有很多组反重力装置,这种形式类似室内蹦极。“演员每一次发力、每一处落点、每一个手位都需要练习成百上千次。演员们的训练护具都磨破了不止一套。可以说,舞台上惊艳的几十秒,是经过无数汗水洗礼而成的。”孟可说。
这是一场情感的汇聚。盛大的开幕式要触达大众的共情点不是件容易的事,开幕式导演团队用万家灯火演绎幸福亚洲。
“在下篇的一个情景中出现了一个个门洞,门洞里面是一个个真实的家庭。他们的和谐幸福是杭州人生活的体现,也是中国人以及亚洲人生活的体现。”高燕说。
导演团队介绍,开幕式的中心理念就是人人可参与。“开幕式中的绝大多数演员都是大学生,还有老人与小朋友。他们如一张白纸,和导演之间的碰撞结果,就是今天所有人看到的开幕式。”高燕说,“我们不区分专业的和不专业的演员,既然是人人参与,体现的就是幸福感、获得感和最真心的表演状态。”
开幕式团队的艺术家和一个个普通人,用自己的努力唤起现场内外每一位观众的热情,一起演唱一首歌,一起点燃希望之火,一起铸就属于杭州、属于亚运的难忘记忆。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24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