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谈推动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面对今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84座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28.5亿立方米,8处国家蓄滞洪区最大蓄洪25.3亿立方米,减淹城镇24个,减淹耕地751万亩,避免了462.3万人转移;今年1至8月,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落实9856亿元,新开工各类水利项目2.36万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361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2022年,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2.9万个……9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等有关负责人就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国家水网建设扎实推进
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作出明确指示和要求。谈到目前国家水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完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654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76亿人。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去年开工建设,拉开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帷幕,将进一步提升长江、汉江和华北平原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
“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发挥效益。引江济淮一期去年年底成功实现试通水、试通航,将在保障城乡供水、发展江淮航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显著的综合效益,惠及皖豫两省15个市5100万人口。陕西引汉济渭实现先期通水,将造福关中和陕北地区1400多万人。”张祥伟说。
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明显提速——滇中引水、黄河流域东庄、珠江流域大藤峡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的同时,去年,引江济淮二期、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多项水网骨干工程开工。今年,吉林水网骨干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河北雄安干渠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将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此外,省市县级水网规划建设协同推进。去年水利部启动第一批7个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在先导区的示范引领下,各省积极推进省市县级水网的建设,全力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水利部将锚定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总体目标,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同时,指导地方积极推进省市县级水网的规划建设,加快完善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张祥伟表示。
全力以赴应对水旱灾害
我国的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因此,兴水利、除水害一直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要事。
“在应对历次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各项防御措施。近年来,我们战胜了黄河1949年以来历史罕见的秋汛,战胜了长江中下游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特别是今年汛期,面对海河流域1963年以来最大场次洪水,水利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实抓细各项防御措施。”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告诉记者。
在应对今年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的过程中,水利部加密监测频次,在暴雨中心地区及重要行洪通道增设应急监测断面,滚动发布洪水预报,按照系统、科学、有序、安全的原则精细调度水工程,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派出专家到汛情、险情、旱情一线指导科学查险抢险。
姚文广透露,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防洪控制性水库和蓄滞洪区围堤进洪退洪设施建设,加强骨干河道治理,推进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同时,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和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法治,强化蓄滞洪区管理和河道空间管控,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河湖生态环境加快复苏
京杭大运河在去年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永定河保持全线有水状态;华北明珠白洋淀水面面积稳定在250平方公里以上……近年来,水利部门积极推进江河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李国英介绍,水利部加大对断流河流、萎缩干涸湖泊的修复力度。组织实施华北地区河湖生态补水和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2022年补水范围涉及海河流域48条(个)河湖,累计生态补水约70亿立方米,越来越多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开展88条母亲河复苏行动,制定“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调度方案,优化配置水资源,恢复河湖连通性。
通过采取江河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强化动态监测预警、严格监督考核等措施,水利部门抓好河湖生态流量目标落实。同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强化河长制、湖长制责任体系,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30万名,村级河湖长90万名,全面建立七大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构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调联动的河湖管理保护格局,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
在加快地下水超采治理方面,水利部门严控地下水开发强度,采取“节、换、控、补、管”等措施,持续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强化地下水监管。2022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较2018年减少约40亿立方米,治理区地下水水位实现总体回升。
“通过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对人为水土流失依法严格监管、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等措施,全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李国英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继续抓好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任务落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努力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4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