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生态筑底 产业夯基 融合发展——天津市蓟州区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生态筑底 产业夯基 融合发展——天津市蓟州区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8-16 03: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陈建强 刘茜 光明日报通讯员 曾子墨

  生意红火的乡间民宿如繁星般点缀在绿水青山间、高品质的“特色小镇”既富了村民又强了村镇、优质丰富的农产品早上还在田里晚上就端上餐桌……在天津市蓟州区,村庄富、乡村美、百姓笑,处处洋溢着高效高质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近年来,天津市蓟州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筑底,产业夯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典范城市;同时着力促进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融合发展,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在留住乡风乡韵乡愁的同时,加快发展文旅休闲产业。

  青山叠翠,城乡巨变。蓟州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道路越走越宽。

  乡村旅游实力“圈粉”

  天朗气清、微风徐徐,沿着蜿蜒的公路来到蓟州区著名的“石头村”西井峪村,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民宿映入眼帘。走进民宿“璞峪云璟”,古朴的石头外墙、时尚的天台咖啡、优雅的乡村餐厅和村子里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民宿经营者孙剑涛介绍,这样的民宿在西井峪村还有60余家,一到旺季,一房难求。

生态筑底 产业夯基 融合发展——天津市蓟州区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的黄崖关长城 资料图片

  蓟州区的乡村旅游为何如此“出圈”?西井峪村党支部书记周维东回忆,西井峪村刚兴起农家旅游时,村民陆陆续续经营起农家院,但是受过去开山采石影响,村居环境不好,农家院都以低价、走流量为主,村民收入并不理想。

  像西井峪一样面临转型的旅游村在蓟州区并不少见。蓟州区从整治人居环境入手,治理废弃矿山,整治“散乱污”企业,硬化道路、厕所革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态饭也越吃越香。山水资源优势、古朴村落特色、紧邻大城市,蓟州区吸引不少外来投资者建设民宿。

  眼看民宿产业越来越红火,蓟州区抓住集体土地入市改革试点、农民宅基地改革试点的机遇,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依法使用建设用地和自有宅基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发文旅项目,大力发展民宿产业。蓟州乡村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蓟州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将村里的老房子改造成特色民宿。

  2022年,90后蓟州小伙儿李文通放弃了天津市区的高薪工作,来到蓟州区大兴峪村租下一处院落,利用专业知识,将这里打造成民宿并取名“织雀星伴小栈”,目前在当地已小有名气。“进入旺季,每天游客都不少,乡村民宿市场大有可为。”李文通说。

生态筑底 产业夯基 融合发展——天津市蓟州区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游客在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团山子村的梨园内游玩。新华社发

  作为蓟州区新兴业态,如何保障民宿行业有序、高质量发展?蓟州区委、区政府牵头成立的文旅融合专班针对制约蓟州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难点、痛点,研究破题思路,编制了《蓟州区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蓟州区民宿三年发展规划》,分区分片引导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高质量发展。

  市场驱动、社会注资、政府引导,蓟州区的高端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目前,蓟州区高端民宿达到280家,预计年底总量将超300家。

  民宿经济也为土特产带来新销路。“咱这里生态好,农产品质量也高,许多外地客人专程为此前来。”下营镇晨曦5号民宿主理人高小双介绍,面对游客的需求,她正与周边农业基地开展合作,面向民宿游客推出甄选农产品。

  如今,蓟州的乡村旅游,名气和流量兼备,乡村咖啡馆、酒吧、帐篷营地、快闪集市等多元化业态也悄然兴起,昔日小山村焕发蓬勃生机。“现在,我们蓟州也成了绿水青山的代名词,可以说已具备‘宜居的山水文化名城’的基本形态。”蓟州区委书记贺亦农表示。

  “特色小镇”产业兴旺

  7月是当地农民一年一度播种小麦的时节,在蓟州区西南部的东二营镇,几场雨下过,稚嫩的小麦在肥沃土地里破土萌芽,迎接来年春天的收获。望着这片土地,东二营镇都赛营北村村民王中鹤充满了期待。

  这可不是普通的田地,它是富硒地。2022年,王中鹤在200亩富硒地里种了小麦和红薯,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红薯收成600多斤。种植方式、产量与普通土地基本相同,但因为富含硒元素,农产品售价高出约20%。

  收益也得益于东二营镇正在打造的“富硒小镇”。天然富硒土地这块“金字招牌”,给东二营镇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打造“京津冀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生态富硒特色镇”。在成立示范基地对富硒农作物种植进行试验的同时,东二营镇也着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运营模式。镇里注册成立天津市“硒乡有礼”农业专业合作社,创立“硒乡有礼”区域公共品牌,成立全镇富硒产业行业协会。

  “好农品要想打出好名声,就要统一品牌、统一品质、统一形象。”东二营镇党委书记尤雪杉表示,建立行业协会,所有农户种植的富硒农作物必须经过行业协会的鉴定,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调整农产品结构的基础上,2023年,东二营镇也正着手在第二产业上延伸。目前,镇上一家食品加工厂已投产,富硒面食、富硒水饺已投放市场并获得认可。今年,镇政府将继续招引一批农特产品龙头企业,建设富硒农副产品加工厂、保鲜库、富硒饮用水厂等,富硒小镇的鱼菜共生循环种养项目也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

  “富硒小镇”是蓟州区打造“特色小镇”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升级,走高质量发展路子的一个缩影。围绕农旅、文旅、商旅融合,蓟州区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鲜花小镇、蓝莓小镇、蘑菇小镇、蜂蜜小镇、富硒小镇、山楂小镇等系列特色小镇建设,同时扩大“津农精品”品牌规模,高品质打造“蓟州农品”区域公用品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蓟州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金福鹏表示,今年,蓟州区全年谋划、建设项目总投资预计12.42亿元,将着力做好第二批生猪产业集群、下营镇山楂产业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动杨津庄、上仓、出头岭、桑梓等一批乡镇开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优质农品进京入津

  黄花山核桃、麻酱鸡蛋、一品烧饼、各种绿叶蔬菜……周末清晨,社区广场上已搭起蓟州农产品展台,百余种蓟州特色农产品吸引市民纷纷驻足品尝。今年以来,这一幕时常于周末早晨,出现在北京市不同的社区里。

  这是蓟州区今年重点实施“农品进京入津”工程的其中一项活动,也是蓟州区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

生态筑底 产业夯基 融合发展——天津市蓟州区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蓟州区下营镇石头营村,民宿经营者高女士(右二)和游客围坐在一起。资料图片

  除全力打造蓟州粮食、鲜果、蘑菇、西瓜、富硒等“十大品牌”,建成京东最大绿色食品供应基地之外,蓟州区还在积极打通“早上在田里,晚上到餐桌”的农产品进京渠道,目前,已与北京物美、新发地等商超、批发市场以及京津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将拓展北京各类直销点170个以上。

  眼下,河北生产、天津加工、北京销售的三地联动案例越来越多。在西龙虎峪镇的燕都甘栗食品有限公司,一颗颗小小的甘栗,经过清洗、挑选、烘干、包装等一系列流水线操作,转眼变成包装精美的甘栗仁零食。“在天津市农委的帮助下,我们与河北省的板栗种植合作社对接,不仅帮农户打通了销路,还解决了我们原材料短缺问题。”燕都甘栗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栾玉东说,近两年,企业通过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市场,成为一批知名连锁零售商的专供品牌。

  将优质农产品供给北京,将北京的游客吸引到蓟州来。今年,蓟州实施“引客入蓟”工程,在北京举办“山水蓟州·京津花园”文旅专题宣介会,举办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等经典赛事。上半年以来。蓟州区旅游接待量102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2.1亿元,比2019年增长61%,其中北京客源占比达27%左右。

  此外,蓟州区还在引入大项目上做足文章。日前,蓟州区经济开发区园内总投资18亿元,联丰京津预制菜示范产业园和丰树中央厨房供应链项目正加紧建设中。

  未来,蓟州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类将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销路更加广阔,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蓟州区乡村振兴的脚步更加坚实有力。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16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