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愿“鸟中大熊猫”摘下濒危标签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愿“鸟中大熊猫”摘下濒危标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5-29 05: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讲述】

  讲述人: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宣教科科长 朱宝光

  早上六点,我背上行头出发。日出后两个小时,水鸟活动频繁,正是开展监测的最好时机。

  在保护区工作30个年头,我亲眼见证了“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种群数量逐年增长。东方白鹳是湿地的旗舰物种,是湿地生态质量的指示物种。历史记载,其在三江平原的繁殖种群数量曾超过1000对。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大规模开发建设,人为活动增多,东方白鹳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在三江平原等地的繁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1993年,东方白鹳已被列进濒危物种名录,其种群数量一度减少到不足3000只,在保护区只有两三个繁殖对。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过客”变成“常驻客”。

  东方白鹳性情胆小机警,筑巢地点常选在高大乔木上。然而,三江平原湿地属于深积水沼泽,高大乔木不多,搭建人工招引巢面临重重困难。经历两年的尝试,我突发奇想,将招引巢迁出林区,建在湿地与树林交界、更适宜白鹳起落与外出觅食的地带。没想到这次尝试非常成功,当年就引来东方白鹤“入住”。

  东方白鹳偏好住旧巢,来年北归后,会寻觅前一年的巢址,并对其进行修补。第一代人工招引巢是用树木建造的,积年累月在湿地中浸泡,其根部常常腐烂,稳定性不佳,加上东方白鹳体型较大,巢穴往往难以支撑。对此,我与团队对人工巢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优化,不断丰富筑巢引鹳的“洪河经验”。从第二代木质三脚架人工招引巢、第三代铁质单体人工招引巢到现如今的永久性铁质三脚架巢,人工巢不断更新换代,带来的是东方白鹳持续地驻足繁衍。截至2022年,通过架设人工招引巢,保护区累计招引741对东方白鹳,繁育2193只幼鸟,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东方白鹳在洪河“出生”,这里被国际鹳、鹮、鹭专家组确认为全球东方白鹳人工招引野生繁殖种群最集中的区域。

  眼下,正值东方白鹳孵化期。站在观测塔上,通过望远镜,能看到东方白鹳或在巢上坐卧孵蛋,或在巢下的湿地中觅食,或站在巢边,用长长的喙不断来回翻卵。看着北归的白鹳纷纷“入住”巢穴,繁衍生息,我的内心无比满足。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保护区前来学习,洪河经验正在逐渐得以推广,由一地到多地,由一个人到一群人,合力为扩大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作出贡献。现如今,全球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已增长到8500只以上。希望未来东方白鹳摘掉濒危的标签,种群繁盛,生生不息。

  (光明日报记者张士英、光明日报见习记者季雅宁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9日 05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