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备豫不虞 为国常道——谈谈国家安全法治化建设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备豫不虞 为国常道——谈谈国家安全法治化建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4-16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郭向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李昂(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刘军(火箭军96795部队上校导调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家安全法治化是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重要保障,提高国家安全法治化水平是国家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

备豫不虞 为国常道——谈谈国家安全法治化建设

  在江西省新余市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公园,社区民警向居民讲解国家安全知识。廖海金摄/光明图片

  新时代新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法治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立国之本,国家安全是法治中国整体框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目前,社会主义法治不仅在国家安全理论中体现,同时也在国家安全领域得到重视,特别是在国家安全执法活动中逐步得到贯彻落实。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征程上,谋划和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不断提高国家安全工作法治化水平,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之义。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实现国家安全法治化的工作指南,为国家安全实践提供了规范化指引。新时代条件下,国家安全不仅仅是国土安全、军事安全,还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核安全等诸多更为广泛的安全,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特点。当前,我们国家安全面临的机遇、任务、环境、挑战以及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需要我们更加重视运用法治力量和法治方式来应对。实践证明,运用法治方式应对安全风险、解决安全矛盾问题,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往往更能实现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化建设,筑牢国家安全法治屏障,提高国家安全法治化水平,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由之路。

  实现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上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能力和保障,国家安全能力已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国家安全法治是现代国家安全治理的价值共识和必由之路。当前,有关国家安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反映了中央决策层将国家安全纳入法治轨道,加快实现国家安全法治化的坚定决心和努力。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安全法治化水平,是实现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备豫不虞 为国常道——谈谈国家安全法治化建设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相关知识。丁根厚/光明图片

  形成法治共识

  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国家安全法治思维要求以规则思维、程序思维、权力思维、责任思维和理性思维的方式谋划、实施、监督、保障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新时代的国家安全工作,就是要针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在法治条件下谋划、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善于依法化解矛盾、依法破解难题,达到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目的,取得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坚守法治战略。国家安全涉及国家政权、主权、领土完整和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家利益,是一国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国家安全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已经初具规模的情况下,推进实施国家安全法治战略,对于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十分重要。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对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统筹做好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方向国家安全工作作出了部署。这是我们实施国家安全法治战略的重要依据,必须贯彻执行,落到实处。

  坚持法治决策。将维护国家安全决策、工作和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就从源头上保证了依法进行安全决策、依法实施安全管理,构筑起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制度基础。国家安全法治决策包含决策的法治程序建设、法治机制建设、咨询论证建设、法治风险评估建设、民主法治监督机制建设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建设等,用法治为国家安全决策定规矩、划界限、明责任,确保国家安全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合法性。

备豫不虞 为国常道——谈谈国家安全法治化建设

  中国海军第40批护航编队呼和浩特舰组织舰载直升机起降训练。新华社发

  确立基本路径

  构建法治体系。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出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相应的国家安全领域法治体系就包括政治安全法治体系、军事安全法治体系、文化安全法治体系、生态安全法治体系、资源安全法治体系和核安全法治体系建设等领域,需要统筹协调、重点推进、协调发展,逐步完善。要积极推进重要安全领域立法,以国家安全法为引领,以反分裂国家法、核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香港国安法等为主干,加快配套法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系统配套、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要加快我国反制裁法规体系建设。从经济、文化、体育、贸易、金融、外交、教育等领域及时制定反制裁清单目录,依据反外国制裁法、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等加快我国反制裁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规范体系,充实应对挑战、防范安全风险的法律“工具箱”。

  健全体制机制。国家安全体制机制是实现国家安全法治化的重要手段。一是完善国家安全法治制度机制。从立法工作体系、执法工作体系、法治监督工作体系、法治保障工作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加快国家安全情报信息工作协调机制、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国家安全决策咨询机制、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国家安全危机管控制度等一系列法律制度机制建设;二是加快涉外国家安全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综合运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涉外法治斗争,逐步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和工作力量,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三是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制度机制。通过明确对等反制实施细则,加强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梳理明确、妥善利用散见于各项法律法规中的对等制裁措施条款,对外国向中国个人或实体采取的制裁进行反制。

备豫不虞 为国常道——谈谈国家安全法治化建设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三桥小学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白羽摄/光明图片

  培育法治环境。国家安全法治环境是实现国家安全法治化的基础土壤。一是提升依法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着重提高各级党委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维护稳定的能力;二是积极推动国家安全法治教育。开展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全民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职权法定等基本法治观念;三是加强主流舆论引导工作。打造精干舆论宣传队伍,加强主流网宣引导,积极营造找法、依法、用法、靠法推进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营造人人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守法氛围。

  加强人才培养。国家安全法治人才是实现国家安全法治化的重要依靠。一是树立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建设重要性的意识。国家安全法治人才是提高国家安全法治化水平的重要依托,是各项工作开展的起点,培养国家安全法治人才是基础工程,必须高度重视。二是深化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破除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三是积极营造国家安全法治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四是加大国家安全法治人才培养专业教育力度。不断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学科、专业和智库建设,培养政治素养和法治素养过硬、业务精湛、能力超强的国家安全法治人才队伍。在教育部设立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中,设置国家安全法治二级学科,依托相关专业高校积极培养国家安全学和法学交叉复合型人才。

  《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6日 07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