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质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2-20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学术笔谈】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本刊特别约请三位学者,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质,共建、共享、共富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三个层面,对其进行解读,以期共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戴木才(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重大创新研究”〔22ZDA027〕首席专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叙事方式,而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理论研究范式。作为特殊现代化和一般现代化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特色和基本特质。

  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社会主义特质、独立自主特性和文明古国特征的现代化发展过程,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内生性和创新性的综合特征,区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更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是一种原创性的新型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综合性创造。从发展历程的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既是一个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批判借鉴的“洋为中用”的发挥过程,更是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进行独特性创造的发展过程。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有着现代化的一般性特征,又有着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更有着由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社会主义本质要素、中国特色要素和现代化一般要素的一种综合性再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就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符合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是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纵横交错中——世界历史发展和世界交往联动的进程中进行的一项伟大社会变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占世界人口近1/5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正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个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且内部地域差异极大的国家正强盛起来,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正走向伟大复兴。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完全符合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无论是对中华民族还是对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今世界而言,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由于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后发性又具有赶超性,因此决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仍然处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发展阶段,中国选择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并不是先完成工业化,再进行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而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提升工业化,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双重发展特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的典型特征。人口多、底子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也很大,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经济社会就呈现出一种双重发展特征。一方面,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看,中国既有发展可媲美发达国家的工业和高新技术生产为主的地区,也有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走上全面小康之路、发展仍然较为落后的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地区、区域之间现代化发展的差异性明显。另一方面,在享受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成果的实际情况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下的人力资源流动也呈现出一种双重性,中西部许多地区人口大量外迁、劳动力弃农务工、人才流失等现象明显对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实现人的个体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双重发展特性。在世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个体化和个性化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个体化主要是就解决人的生存问题、生存方式即物质保障而言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质文明发展问题即物质富裕;个性化主要是就人的发展问题、发展方式即精神生活而言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文明发展问题即精神富足,两者既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又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递进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这种个体化和个性化双重发展特征,必然要求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扩大人的社会活动自由空间,更加尊重个体的主体性观念,满足社会个体作为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要求和主体意识。也就是说,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双重内容。

  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样式。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的炮火攻击之下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动地融入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潮流和历史进程之中。然而,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使中华民族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和失败,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期没有一席之地。在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史上,曾形成了以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莱茵模式、北欧模式等为代表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发展中国家的拉美现代化道路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创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显然,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改变着世界现代化的格局和影响着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人民的利益密切相连、命运休戚与共。然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剥削、榨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利益、资源、劳动力和不平等待遇基础上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充满了血腥、杀戮和战争。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打破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魔咒,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全人类追求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宣告:“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在推进国内发展的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是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现代化。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并努力使中华民族为世界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为人类社会作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越来越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通过中国的发展也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分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提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出应有的大国担当。中国日益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相关文章:共建、共享、共富的辩证统一 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0日 1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