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道德模范光明礼赞】
此生许党 永葆本色
——追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北京卫戍区某干休所离休干部周智夫
光明日报记者章文
“不要留骨灰,让它随着烟雾空气飞向祖国空中,再落入祖国大地,为发展农业再尽微薄能量。”这是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北京卫戍区某干休所离休干部周智夫的遗言。
19岁入党、20岁入伍,周智夫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先后参加江苏睢宁县高作镇、安徽灵璧县后马家等10余次战斗,因战负伤被评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1955年,周智夫被授予解放奖章、独立自由奖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15年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18年3月28日,周智夫逝世,享年94岁。入党75年的他,用一生讲述着自己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八路军这个队伍真好”
1943年9月入党,1944年9月入伍——入党比入伍早,这是周智夫革命人生的一大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周智夫在《历史思想自传》中透露了当时的入党动机:“感到很神秘,将来一定能吃得开。”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是什么让年仅19岁的周智夫如此相信,一个“暴露身份就会被杀头”的组织将来可以“吃得开”?
这是信仰的力量。当年,年仅10岁的周智夫就听邻居赵存喜说起八路军的地下秘密组织——青年抗敌救国团,“八路军专门抗日,让老百姓不受人压迫”。赵存喜带周智夫去参加了几次青救团的秘密会议。会上,八路军打鬼子的故事对年幼的周智夫触动颇深,在他的心里悄然埋下了向党靠拢的种子。
1939年,村子里第一次住进了八路军。他们不仅对老百姓很和气,还持续和日本鬼子打仗。周智夫心想:“八路军这个队伍真好。”
目睹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进行减租减息斗争,周智夫切身感受到共产党就是来解救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他也很想加入这个队伍,让更多老百姓过上好日子。1943年9月,经村主任周道粉介绍,周智夫光荣入党。
入党,是周智夫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选择,标志着他的思想日趋成熟,觉悟不断提高。1944年9月,淮北分区地委来命令调一名区委会干部去分区政训班学习,这意味着要从地方转入部队工作,要上前线打仗。“危险我不怕,我去!”从此,周智夫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党指到哪就打到哪”
“我参加革命后,确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革命人生观,愿在需要时,以个人生命贡献给党的事业。”
这是周智夫老人在《历史思想自传》中的文字,一辈子做党的人,是他发自肺腑的庄严承诺。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周智夫经历10多次部队整编、4次跨省搬家、20多次变换岗位,不论怎样变化,他只坚定一个念头:党指到哪就打到哪。
1945年,时任五连指导员的周智夫随部队攻打高作镇,战斗结束后,上级将五连合编到六连,由正职调整为副职,周智夫没有半点怨言;打下皂河镇后,为了扩大主力,上级调他到地方区队做发展队伍工作,他愉快地服从命令。
1957年年初,一纸命令,周智夫调往新组建的重庆炮校工作。他第二天带着妻儿、拎着两个竹编箱就出发。“过来就是干事的!”重庆炮校工作期间,周智夫先后担任助理员、干部科副科长、科长等职务,每个岗位都干得非常出色。
原以为可以在重庆安家落户,1968年夏,一纸调令又将周智夫从重庆调到云南,到新组建的某基地医院任副政治委员。周智夫二话没说,再次打起背包,带上妻儿,到新单位报到。由于政委不在位,周智夫以第一副政委身份代理政委工作。妻子娄淑珍说:“老周是组织的人,整天忙得不得了!”
周智夫先后在南京、重庆、云南、北京等地工作过,所到的大多是新组建单位,面对工作任务重、矛盾问题多、时间要求紧,他没有打“退堂鼓”,经常激励自己:“党员干部就是带头吃苦奉献的,没有困难叫我们来干什么。”
“我要报党恩,永远跟党走”
在周智夫的家里,20世纪60年代的立柜、70年代的木床、80年代的折叠饭桌等,都在默默讲述着主人的一生勤俭。翻看他的记账本《生活备忘录》,平均每月开支仅几百元。他常说:“勤俭节约是传家宝,我们要为年轻人带好头。”
就是这样一位朴素的老人,在病重之时做出了一个决定,一次性缴纳大额党费12万元。
“我要报党恩,永远跟党走。”2018年1月20日,在病榻之上的周智夫戴着氧气面罩、颤抖着双手接过党费交纳收据,热泪盈眶。
时间回溯到1946年4月,周智夫任新四军淮北七分区独立四团二营四连支部书记,在安徽豪城外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左肩窝,贯通右肺,又打进另一位战友的小腿。战友们一边与敌人殊死战斗,一边用担架抬着他转移,冒着枪林弹雨突破道道封锁线,先后7次辗转治疗,终于将他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我活下来了,可那个战友却因为截肢伤口感染,死了。很多战友也在战斗中牺牲了。”战友的牺牲带给了周智夫一生的思念。
这次战伤,周智夫右肺切除近三分之二,右侧第六根肋骨被摘除。每每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感念党和军队的恩情,周智夫的眼里总是老泪纵横:“当年战争环境那么恶劣,党始终没有丢下我。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就这样,一个全家人都支持的决定,写进了周智夫的补充遗嘱:“悼念当年在战斗中和我一起负伤和光荣牺牲的战友”“对党知恩报恩,就涌泉相报”“向党交党费拾贰万元人民币,这个钱由健在的老伴负责支付”。
2018年1月18日,两个女儿代表父亲,跟部队领导一起把12万元党费郑重交到中共中央组织部。
“只要革命需要,我愿意把生命献给党的事业。”牢记革命誓言和党的恩情,周智夫一辈子坚守信仰,立德立言,用行动为自己75年的党龄、94岁的生命书写了高尚的华章。
2018年3月28日,周智夫溘然长逝,老人用一生坚守的精神信仰,如春风化雨满人间。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2日 03版)
短评:发扬传承好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典型引领方向,榜样凝聚力量。周智夫同志革命年代为人民打天下,出生入死;和平年代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党员、老革命铁心向党、一心为党、终身许党的信仰追求,无愧为不忘革命初心、永葆政治本色的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
周智夫同志生前常说,“人老了身体容易流失钙,但精神上的‘钙’决不能丢”。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的“钙”。这种“钙”,周智夫同志坚守了一辈子。投身革命工作75年来,坚守信仰是他刻入骨髓的政治灵魂,对党忠诚是他铭记终身的郑重承诺,艰苦奋斗是他持之以恒的行为准则,立德齐家是他始终如一的传统美德。他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革命军人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树立起共产党人应当尊崇的道德标准和信念追求,同时也为广大党员和群众作出了模范表率。
英雄已逝,风范长存。今天,我们追忆老党员周智夫,既是感念缅怀,更应发扬传承好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壮阔场景已经渐次铺展。新征程上,我们要像周智夫那样,革命理想高于天,以身许党志不移,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始终坚守信仰,对党绝对忠诚,力行艰苦奋斗,秉持立德齐家,确保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不丢、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不变、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不松。(作者:章文)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