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徐成芳(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专章形式写入大会报告,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华民族自古强调居安思危、长治久安、国泰民安等重要理念,形成了天下为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生存发展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与文明成果。但是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统治腐朽、科学技术落后等因素,中华民族饱尝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苦果。近代以来这些痛苦的经历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渴望和捍卫尤其强烈,并积淀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意志和坚定决心。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进行了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伟大斗争,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伟大胜利。新时代十年,我们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夺取新征程上的新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坚定不移走在复兴路上的中华民族面对着动荡变革、风高浪急的世界。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同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此关头,我们必须超前预判、精心谋划和积极应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怎样实现高水平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就成为新的赶考之路上的必答题。要交出国家安全民族复兴、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新的优异答卷,必须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髓要义并将其落到实处。
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起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指导我们厚植民族复兴根基、巩固社会稳定前提的思想武器。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时段的国家安全思想,而是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安全理论基础上,批判借鉴世界有关国家安全思想的积极成果,突破传统安全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全新的大安全观。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可以说,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比传统安全观更全面,而且更现代、更开放、更协调、更主动、更管用,是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综合运用的智慧结晶。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织密织牢国家安全体系网,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外防机制、力量布局等方面扎实用力。在领导体制上,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凝聚力。在工作机制上,要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体系间的协调配合,用动态平衡代替静态平衡。在外防机制上,要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加强对国际通行规则及措施的研究和相关立法,为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提供融通国际法和国内法的法律支撑、技术支撑和靶向精准反制措施。在力量布局上,要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大力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增强预见性,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增强教育和学习能力,经常清除麻痹思想,不断克服本领恐慌,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持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着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方面,要构建向善向上、和谐美好的社会治理基础,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加强新形势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持续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整体面向生产生活全领域全过程全要素加强平安中国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是刑事犯罪率和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更优的平安“供给”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全方位提升守护群众平安、保证群众权益的能力和水平。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面向生产生活抓安全,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广泛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和互联网管治立法,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幸福、更安全。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01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