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十年答卷】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
这十年,我国医师数量已达到428.7万人,千人口医师数达到3.04人,数量接近发达国家医师配置水平;
这十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4万亿元,支持脱贫任务重的25个省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这十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从10年前的8.8%提高到2021年的25.4%;
这十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中医院的老中医与年轻医师研讨病例。新华社发
1.基层医疗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泽库县,位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海拔平均3700多米,牧民居住比较分散。
被牧民亲昵地称为“高原好曼巴”的泽库县人民医院院长马文义,在藏区已经工作20多年。他回忆,这里以前的诊疗水平比较欠缺,在党和国家对藏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力扶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层医疗卫生发展,事关亿万群众身体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将“以基层为重点”放在首要位置。
“如今的泽库县人民医院诊疗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一般的常见病能在县域内治疗,帮助患者消除了一些额外的负担。”马文义说到近期接诊的一位38岁患者,因外伤导致腹腔多发性脏器破裂、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县医院以最短的时间,成功救治患者。如果送到上级医院诊治,时间上是来不及的。
十年来,不仅是县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不断健全。截至2021年底,全国建有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卫生人员超过440万人,实现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全覆盖。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显示,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人才是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十年来,我国累计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7万余名,其中3.5万人已到基层服务;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3余万人次;增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15.4万人考取相应资格;实施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各类基层卫生人员59万人……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医院的医师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新华社发
2.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诊室外,等待孕检的高龄准妈妈们拿着产检本,上面标注着不同的颜色。来自四川甘孜州的王薇(化名)是一名教师,患有肺动脉高压,还有家族心脏病史,病历本被贴上了红色标识,属于当地医院转来的高危专案管理对象。
得益于全国近年来部署实施的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对孕产妇进行分级标识、分类管理,从源头严防风险,很多像王薇一样的高龄孕产妇实现了安全生育。不仅如此,国家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妇幼健康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已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5.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7.1‰,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在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者占比曾高达44.1%,涉及近2000万人,其中患有大病和慢病的有734万人。贫困地区的卫生与健康状况,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突出瓶颈。
健康是脱贫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与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还建立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对贫困患者实行精准分类救治。截至2020年底,累计救治2000多万人,累计帮助近1000万个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成功摆脱贫困。
重庆市永川区何埂镇村医胡啸在卫生室为出诊做准备。新华社发
3.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得到普及
建设健康中国,不能仅仅关注“治已病”,更要关注“治未病”。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才是打开健康之门的“金钥匙”。
十年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崔松步入了不惑之年,晋升了正高职称,他决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健康科普事业中,惠及更多的人群。
最让他难忘的是2018年冬天的新疆义诊之行,飞越了5000多公里,到达了新疆皮山县阔什塔格乡,借助准备好的动画片和图片,崔松告诉孩子们洗手的重要性和方法,还专门带了一个测试手部细菌的小仪器,进行现场讲解。“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要从孩子抓起。”
健康中国,共建共享。这十年,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健康工作者主动响应,健康教育逐渐走进了百姓的生活,“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发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施15个专项行动。
这张建设健康中国的“路线图”,不仅将健康知识普及放在了首要位置,还推出了全民健身运动、心理健康促进、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活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等,体现出全生命周期健康覆盖的题中应有之义。
4.医疗技术和新药研发能力增强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我国秉持科学精神,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技术研发等方方面面。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科学不会缺席。我国依托前期积累的科研能力,一周确定新冠病毒,分离出毒株,拼接出序列,向世界分享;两周内快速研发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为早期诊断、阳性感染者筛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出五条技术路线,为新冠疫苗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医学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多年来,我国组织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获批上市一类新药达80个,是专项实施前的16倍,有力推动我国新药研发由仿到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在心脑血管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20个领域,我国还相继建成了50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生物医药领域建成7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在北京协和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建设了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