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民生观察】
作者:陈晨
在与洪水的较量中,人们再次见证了水库等防洪工程的“实力”——日前,在应对珠江流域西江4号洪水时,广西大藤峡工程拦洪约7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梧州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防洪压力。
近年来,每当大江大河流域有洪水汹涌而来,人们总会看到“素质过硬”的工程体系拆解滔天巨浪。去年汛期,在防御嫩江1号洪水过程中,尼尔基水库压减下泄流量拦洪,削峰率达61.6%;前年8月,在应对长江2020年第4号、5号复式洪水过程中,三峡及上游水库群拦蓄洪水约190亿立方米,避免了荆江分洪区的启用……
全国层面的宏观数据更为直观:去年汛期,3757座(次)大中型水库拦洪1146亿立方米,减淹城镇1149个,减淹耕地1371万亩,避免人员转移721万人;前年汛期,3852座(次)大中型水库拦洪1680亿立方米,减淹城镇1310个、减淹耕地3392万亩、避免人员转移2148万人。一座座水库、一道道大坝,如“铜墙铁壁”一般守护着江河安澜,保障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库调度这张防汛王牌频频“显身手”,体现出近年来我国防洪减灾体系日渐完备、防洪保障能力日渐完善。尤其目前我国大江大河基本建成以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为基础的防洪工程体系,加之监测预警预报等非工程体系,大江大河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
越织越密的洪水防御网让我们在面对洪水时有了更多底气,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高枕无忧了。毕竟,这张网并非“金钟罩”“铁布衫”,它还有很多薄弱点。
当大江大河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时,很多中小河流堤防建设和治理投入相对不足,防洪标准偏低,很多小河流的行洪道甚至被长期占用,排涝能力不足,一旦出现强降雨将成为重大的安全隐患。一些地处山区的中小河流河道坡降大,水流湍急,也加大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当总库容达80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9.8万座水库总库容92%的大中型水库在防洪、调控河流泥沙等方面不断发挥作用时,9.8万中的绝大多数、占比达95%、量大面广的小型水库,普遍存在工程标准偏低、运行管理投入不足、维修养护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我国9.8万多座水库80%以上修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大部分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功能老化现象较为严重,很多小水库“重建轻管”“以建代管”现象突出。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失养,让许多小水库积病成险,成为不容忽视的防洪短板。
洪水不会专挑大江大河“下手”,防汛抗洪,永远不存在抓大放小的选择题,而要务必做好重视“大”、抓好“小”的必答题,既要让“顶天立地”的大工程发挥王牌作用,也要保“铺天盖地”的小河流、小水库不“闯祸”。近年来,我国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整治小河流河道被占用等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仍然任重道远、仍需久久为功。
好在,一些明确的时间节点让我们对未来的防洪体系充满期待:水利部曾表示,今年年底前,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遗留问题处理;完成已到安全鉴定期限的水库安全鉴定任务;对“散养”的小型水库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以大带小”等专业化管护模式。除此之外,小河流治理脚步也应加快,把相应的堤坝、防洪标准提上去,把田间地头的小河、小沟、小渠疏通好,给洪水以出路。只有做好防汛无小事的必答题,才能守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个天大的事。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3日 07版)